央视网评:熟蛋返生孵小鸡,奇葩论文侮辱了谁的智商?
奇葩论文又出现了!
近日,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一郭姓教师的论文火了。文章声称利用“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可使“熟蛋返生孵小鸡”,并收录在《写真地理》期刊。
此外,该教师还有关于“宏观物体隐形传输”“物体穿瓶越壁”“熟绿豆返生发芽”“意念照相”等相关著作,简直称得上个人的“奇葩学术宇宙”。

违背常识的观点、毫无边际的造词,令不少网友惊掉下巴、怀疑人生。按照这一理论,恐怕煮熟的鸭子都可以飞起来了,魔法学院的学生都不敢这么编。
从此前“导师崇高感、师娘优美感”的神论文,到“熟蛋返生”的伪自然科学,近年各种奇葩论文层出不穷。
感慨之余,我们更应追问的是,这类论文是如何被录用刊发的?期刊的审稿人是怎么审核的?学术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何在?

当然,“奇葩”不是不可以。不久前,网友还发现钱伟长先生撰写的一篇“奇葩论文”,论文声称“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仔细读来,文章对原理的引用,对现实的原创性阐发,有理、有据,不入俗套。说到底,“奇葩”的底气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但如今,一些不务正业之人披上“量子力学”“心理意识”等科学外衣,将之嫁接到传统骗术之中,胡编乱造、胡言乱语,不仅污染了学术环境,助长投机取巧之风,也容易误人子弟,可谓贻害无穷。
因此,相关期刊要坚守学术底线,秉承科学、权威、严谨的基本原则,对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坚决说“不”,严格把住论文质量关,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否则,早晚砸了自己的招牌。
来源 央视网评微信公众号 | 作者 万泉涌
编辑:曾佳佳
流程编辑 邰绍峰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