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基层微治理”改善乡风村貌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17日电(记者李云平 于嘉)内蒙古五原县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农业人口20多万,主要依靠黄河水灌溉。农业水费收缴难一度是困扰一些乡村管理发展的顽症。
“前两年家里用钱的地方多,就没交水费。村里实行‘微治理’后,我差点儿上了‘黑名单’,去年早早把水费交了。”五原县套海镇向阳村农民刘仓说。
向阳村党总支书记贾俊明说,村里组织大伙儿商定村规民约。出台了诚信村民的管理办法后,全村没有一户拒交水费。
五原县的117个行政村管辖782个村民小组,每个村只有4至5名干部,基层服务力量薄弱。除了税费收缴问题外,在一些地方,投工投劳不积极、公益事业集资难、村庄管理无人问、无人管等问题也比较突出,村民自治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为了增强村民自治能力,五原县实行了“微管理”:把每个村民小组确定为“微组织”,成立村民理事会,理事长由村民小组长兼任,同时还组建了巾帼服务队、治安联防队、青年志愿者等,将群众信得过的农村党员、村民代表、种养大户等农村先进力量团结起来,形成共治合力。

内蒙古五原县天吉泰镇毛家桥村村民走出村民小组活动室(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五原县委组织部部长任维君说,实行“微管理”的关键是:事前立规矩,组织村民商定村规民约,建立包括道德品行、投工投劳、水费缴纳等内容的信用评价体系;事中讲规矩,逐户建立村民诚信档案,指定专人记录村民日常表现,及时提醒;事后懂规矩,对诚信缺失、屡教不改的村民,列入“黑名单”,在政策扶持等方面受限。
五原县委组织部部长任维君说,实行“微管理”的关键是:事前立规矩,组织村民商定村规民约,建立包括道德品行、投工投劳、水费缴纳等内容的信用评价体系;事中讲规矩,逐户建立村民诚信档案,指定专人记录村民日常表现,及时提醒;事后懂规矩,对诚信缺失、屡教不改的村民,列入“黑名单”,在政策扶持等方面受限。
五原县隆兴昌镇义丰村按照“划片定责”的原则,将村民小组里每10到15户居民划分为一个网格,村民理事会成员兼任网格长,党员或村民代表兼任网格员,主要开展社情民意调研、村务财务监督、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督促村民及时清理垃圾、打扫门前卫生、参与公益活动。
五原县许多“微组织”还依托村民手机微信群,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及植树造林、村庄管理、扶贫济困等实践活动,还开展星级文明户、致富能手、身边好人评选,引导村民争当先进。

内蒙古五原县天吉泰镇毛家桥村村民正在跳广场舞(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
天吉泰镇毛家桥村一组巾帼服务队队长王英说:“我们在全村开展国学教育,开展文化健身活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酗酒、赌博等不良风气。”
天吉泰镇毛家桥村一组巾帼服务队队长王英说:“我们在全村开展国学教育,开展文化健身活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酗酒、赌博等不良风气。”
五原县还配套建立县、镇、村、组四级便民服务网,117个行政村全部设置便民服务代办点,所有村民小组全部配备代办员,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2万余项。
为加强对村组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五原县构建县、镇、村、组四级廉政监督网,以群众监督为主体,邀请监察员、政风行风评议员、财务监督员、纪委委员、村级纪检员、村务监督员参与监督,及时预防、治理村干部的“微腐败”。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推行村民小组‘微治理’,适应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求,解决了农民教育管理缺失和村干部监督约束难等问题。”任维君说。
上一篇: 新青海精神与青海社会治理现代化
下一篇: 天津:街道平台“吹哨” 部门线下“报到”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