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简约高效基层治理体制的重要路径

横向大部门制:推动基层治理结构从繁琐走向简约
如果说高层的大部门制是决策的大部门制,那么基层的大部门制则是执行的大部门体制,侧重立足基层、直接面向群众综合性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在政府传统治理模式之下,上下同构的组织架构设置、过度分工的基层治理机构设置,使得基层政府职责体系、基层治理资源走向分散化、碎片化。基层群众办事找政府,实质上变为找多个部门和机构,不可避免地产生群众“多头跑”“来回跑”“反复跑”现象,难以实现政府服务的便利化。在基层,实现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实现行政审批、政务服务集中化,推进“云端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基层的必然要求。政府传统治理模式之下的政府社会管理,在基层往往表现为政出多门、多层执法、多头执法,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多有抱怨。推进综合执法、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继续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切实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是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制的大势所趋。
实现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在基层治理中优势凸显。一是有利于进一步精简基层治理机构,使机构职责配置直接面向服务人民群众,而不是单纯对应上级部门。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减少职责分散、扯皮,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的整体性,紧紧围绕服务人民群众打造整体性政府、无缝隙政府。近年来,大部门体制持续在基层治理改革与创新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出现了“大部门制走基层”现象,主要表现为乡镇(街道)层面大部制改革、新区(含开发区)和自贸区大部制改革、县域大部制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等。要强化大部制配套机制建设,着力优化上下对接机制、左右协调机制、内外协同机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把大部制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龙港市统筹设置15个市级党政机构后要顺利运行,依赖于上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关心、爱护和制度化的支持。
纵向扁平化管理:推动基层治理结构从低效走向高效
扁平化管理是构建高效率组织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
为什么要实行扁平化管理?其一,这是解决我国条块矛盾的必然选择。“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层级愈多,对基层的分割愈甚。应鼓励基层把条线力量与资源整合到基层平台。其二,这是治理重心下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当前,事责日趋下沉与基层治理基础薄弱的矛盾依然存在,应鼓励将基层直接服务民众必需的权力、资源、财力、人力下沉到基层,让优秀公务员聪明才智直接服务于社会、直接服务于民众。其三,这是降低治理成本的必然选择。龙港市借助撤镇设市后不设乡镇(街道),确实是新时代的新生事物,各方应保护这种地方治理创新。其四,这是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对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对于行政区域面积相对较小的地区,减少中间层级、扩大管理幅度、实行扁平化管理更具优势和条件。应推进数字政府与智能政府建设,运用“云端制”优化基层治理运行机制,促进基层治理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数字政府和智能政府的实质是政府运用数据进行精准治理,依靠数字政府提供滴灌式服务,依靠智能政府更多地提供主动式服务推送。云端制的大平台和小的前端结构,属于与大数据时代、平台经济相适应的组织模式。统一的大数据共享平台,既是云端制真正的物质基础,又是“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可靠保障,更是“前端一窗受理,后台业务协同”的命门所在。云端制的关键是打通数据壁垒、提高实现数据共享程度。云端制不仅使得部门间、政府层级间的协作走向大规模、实时化、社会化,而且促使政府与社会依托统一平台协同创造公共价值。
上一篇: 中央使出“关键一招”!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再迎重大利好
下一篇: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技术理性与制度理性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