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可持续治理

央广网金华3月26日消息(记者陈瑜艳)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浙江省金华市近年来坚持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通过简化分类标准、完善终端处理、创新管理机制,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农村垃圾分类治理之路,目前,全市100%的乡镇和98%的自然村垃圾已实现分类治理。
初春时节,金华市金东区六角塘村的村道两边已开满了迎春花,盛伟芳坐在自家干净的院子里,边晒太阳边做手工,她说,垃圾分类后村里越来越漂亮了。
盛伟芳:很好很好,苍蝇也没有,蚊子也没有。我们喜欢这样子,卫生是我们最主要的了哇!我那个小孙子甘蔗吃吃甘蔗渣放手里,就要问我,奶奶放哪里啊放哪里啊?才三岁。
2014年,金华开始在3个乡镇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指导农户把垃圾按“会烂”和“不会烂”进行分类,“会烂”的就地进入阳光堆肥房,“不会烂”的由保洁员按“好卖”和“不好卖”的标准进行二次分拣,这样的“二次四分”法不仅简单易懂,还实现了约60%的“会烂”垃圾无害化还田,村里的保洁费用也大幅下降。
六角塘村书记搂根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会烂的过一个月农民就拿去当有机肥用掉了,不会烂的拉到垃圾填埋场,好卖的卖掉,很少一部分填埋,也就百分之二三十。垃圾分类分好后,保洁员很轻松,我们拿出一个人的工资两个人分。
为了保障垃圾分类长效运行,金华市每个村实行了网格化管理,村里每月都会公示垃圾分类荣辱榜,表彰美丽家庭;乡镇也对保洁分拣员进行月度评比奖励,全市构建起了县(市、区)、乡镇、村、户的五级检查考核制度。
金华市农办副主任郑俊杰介绍:我们主要通过实现四个有,也就是有分类标准,有法治保障、有体制创新、有资金保证,来破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过程当中出现的长效机制落实不够到位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上长效化、规范化、法治化的道路。
下一篇: 但家文:省级环保督察应及时总结评估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