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70件稀有陨石、天和号核心舱1:1仿真模型……这个天文馆有点炫!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上海天文馆,在历经五年的建设之后,计划于本月17日正式开馆。昨天(5日),上海天文馆迎来了首批压力测试的观众。
从空中俯瞰,上海天文馆主建筑,以优美的螺旋形态,构成“天体运行轨道”,独具特色的圆洞天窗、球幕影院和倒转穹顶三个圆形元素,共同诠释天体运行的基本规律。

直径30米的球幕影院是一个悬空的球体,它没有基座,单靠六根牛腿结构支撑起来。球体中上演的是8K超高清科普影片,在球体之下这样一个下沉式广场近距离感受是相当震撼。未来小朋友在这里听讲座做游戏,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普活动。

上海天文馆占地面积5.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是全球建筑面积最大的天文馆。建筑设计不仅体现了天文学概念,还可以真实追踪地球运动轨迹,建筑本身就是一件可以表现时间流逝的大型天文仪器。特别是夏至前后,光影与地面标记的重合,形成一种节气的标志。

在展厅的正中央,一套物理学装置“傅科摆”正在记录地球的自转。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 上海天文馆工程建设总指挥 忻歌:我觉得上海天文馆是恰逢其时。在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时代里建成出来,也是迎合了社会公众的需求,也是非常契合国家的大战略,包括科技强国梦的重要导向。教育、传播、研究、收藏,每一步都很重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上海天文馆的社会功能对科普和科创的功能能够发挥到最大。
300多件展品 原创达85% 一半以上可互动
据了解,上海天文馆目前的300多件展品中,原创比例达85%,互动展品占比50%以上,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一流水准。不但有多件稀有陨石,还有玉兔号月球车、祝融号火星车,以及天和号核心舱1:1仿真模型。
全球征集70件稀有陨石 陨石坑与陨石合体展出

以“不是在写一本教科书,而是创造一段体验”为设计理念,上海天文馆打造了“家园”“宇宙”“征程”三大主题展区,其中馆藏陨石格外丰富。筹备期间,上海天文馆面向全球征集了70件稀有陨石。2018年中国首次完整回收的陨石坑和陨石主体,也再度合体,与公众见面。

“曼桂陨石”收藏者 张勃:我觉得应该让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在上海天文馆这样一个这么大的平台上展示,我觉得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构建沉浸式宇宙空间体验环境

馆内采用精心设计的高仿真场景模拟手段,以及体感互动、数据可视化、AR、VR等各类展示手段,构建沉浸式宇宙空间体验环境。在“征程”展区,记者邂逅了嫦娥五号和玉兔号月球车、祝融号火星车,更可以戴上VR眼睛,体验一回月球漫步。

观众:很真实,因为感觉有坡什么的,需要自己跳起来的时候,摁着鼠标键才可以继续往前走。感觉还挺刺激、挺惊奇的。

在天和号核心舱1:1仿真模型,近距离感受宇航员的太空生活。

上海天文馆讲解员:比较特别的就是我们睡眠舱下方,是一个镂空设计。一个是为了减轻飞船质量,第二就是为了增加储物空间。
多手段展现宇宙运行规律 展陈新尝试

在“宇宙”展区,展览通过“时空”、“光”、“元素”、“引力”和“生命”五个角度,从不同侧面展现宇宙的运行规律。如何帮助观众在互动和欣赏中,一览天文的奥妙,激发潜在的好奇心,上海天文馆做了颇多尝试。

上海天文馆天文研究中心主任 林清:这个展区设计当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全世界其它天文馆也很少有人涉足这方面的领域。通过这五个维度涵盖了现在现代天文学方方面面的知识。所以把所有内容用这五个点串起来,还是一种比较新的尝试。

7月10日,上海天文馆将面向公众进行压力测试,7月18日起对公众开放。与此同时,在上海,由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组成的上海科学技术博物馆集群,将成为科普新旗舰、文化新地标。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