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英美“背后捅刀”法国 谁会是最后赢家?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月15日,在美国主导下,美英澳三国宣布建立所谓“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英将支持澳大利亚海军建立核潜艇部队。澳大利亚同时撕毁与法国海军集团签订的数百亿美元潜艇大单。这一举动引发法国官方的不满和指责。那么,澳英美联合“捅刀”法国,最终谁才会是最后赢家呢?
今天我们要关注这样几个问题:
1、“背后被捅刀” 法国是何时被算计的?
2、“捅刀”之后澳方为何又急于缓解澳法紧张关系?
3、“美国优先”与欧洲“战略自主”未来如何博弈?
先来了解一下事情的最新发展。当地时间20日,在纽约参加第76届联合国大会的法国外长勒德里昂举行新闻发布会,继续“炮轰”澳美合谋撕毁潜艇合约的行为。勒德里昂强调,这不只是涉及一份军工合同的问题,更严重的在于盟友之间信任的破裂。
“背后被捅刀” 法国是何时被算计的?
“背后被捅刀”法国是何时开始被算计的?
根据目前的信息,本月15日,在美英澳三国宣布建立所谓“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英将支持澳大利亚海军建立核潜艇部队之后,法国方面才得到消息——澳大利亚撕毁了数百亿美元的潜艇大单。

而据英国《泰晤士报》等多家外媒爆料,美英澳三国的这一合作计划其实预谋已久,而法国作为他们的盟友,却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如今才吃了狠狠一记闷棍。在利益面前,西方阵营之间当面和气、背地里算计 可谓暴露无遗。
英媒:澳方今年3月询问 三方6月秘密敲定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称,早在今年3月的一次会议中,澳大利亚海军司令迈克尔·努南就向英国第一海务大臣托尼·拉达金询问英国和美国是否能帮助澳大利亚打造核潜艇部队。

很快,英国政府内部就此开展了代号为“无钩行动”的绝密计划,仅有首相约翰逊、国防大臣华莱士、第一海军大臣拉达金和时任外交大臣拉布等十人参与,《泰晤士报》称其为英国政府多年来保守得最为严密的机密事宜。

时间来到6月,G7峰会在英国举行期间,美国总统拜登、英国首相约翰逊和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就合作事宜进行了秘密讨论,并敲定一些细节,而同样与会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对此一无所知。峰会后莫里森访问法国,与马克龙会面时也未提及此事。

法国驻澳大利亚大使 让-皮埃尔·泰博:总统和我们从未被以任何形式告知,这一项目正在经历如此巨大的变动,没有人给我们这样的暗示。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你是怎么知道潜艇合同被取消的?
法国驻澳大利亚大使 让-皮埃尔·泰博:和大家一样,我是通过媒体报道知道的。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你知道法国总统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吗?
法国驻澳大利亚大使 让-皮埃尔·泰博:总统也是在消息传到媒体后才得到通知的。
美媒:年初拜登就任总统后澳方即寻求合作

美国《纽约时报》也爆料称,在今年年初拜登就任总统后不久,澳大利亚就与美国新一届政府接触,表示将放弃与法国的潜艇合同,寻求与英美合作,而美国同样选择了对法国隐瞒。
澳媒称这件事可能已经整整酝酿了18个月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则援引法国驻澳大使泰博的话,将时间线大幅提前,称这件事可能已经整整酝酿了18个月,法国一直被故意蒙蔽。
澳贸易部长:寻求与法方会议 缓解紧张关系
就在法国怒斥“背后捅刀”、召回大使的背景下,澳大利亚方面也有点坐不住了。同样是在20日,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丹·特汉表示,将寻求与法国方面举行会议,缓解取消法国潜艇大单造成的紧张关系,同时表示有信心此事不会给欧盟与澳大利亚的贸易谈判蒙上阴影。丹·特汉20日对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电台表示,他“非常渴望”在10月访问巴黎时,与法国贸易部长会面。他还表示,“在我们的自由贸易协议磋商方面,一切如常”。
“捅刀”法国之后,澳方为何又急于缓解澳法双方的紧张关系?它们如何向法方解释呢?
澳大利亚喊冤:自信不会影响欧澳贸易谈判

我们注意到,近期澳大利亚喊冤,声称早在数月前就向法国提出过对两国潜艇采购协议的异议。同时,澳大利亚又表示,相信欧盟与澳大利亚的贸易磋商不会受到影响。我们如何看待澳大利亚这一系列动作?欧盟方面已有意向表示,自贸协定谈判可能会推迟。协定谈判前景如何?会就此终止吗?

特约评论员 苏晓晖:很明显的是澳大利亚并不是为了法国,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当前的澳大利亚主要关注的是两个方面的动向,一个方面是会不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失信者,另一方面是涉及自己的一些切身的经济利益。欧盟方面已经公布了欧盟版的印太战略进一步的详细信息,而其中涉及的是欧盟认为在印太地区经贸利益是欧盟追逐的重要的利益,而这样的一系列动向在澳大利亚看,现在的难关可能会使未来自贸协定的签署,相关谈判的推进会遭受到一些阻挠,甚至会有推迟。但是从长远来看,澳大利亚深信未来的这个经贸协定的推进是一个必然结果,所以现在才会表现出这样的自信。
法国召回驻美澳大使:盟国之间非常罕见
就在当地时间20日,已回到法国的驻美大使埃蒂安表示,召回事件说明法国对法美双边关系严重担忧。美英澳的这一波操作让法国猝不及防。法国怒而召回大使,在外交领域,召回大使通常是国家间关系不睦以至陷入危机后不得已采取的手段,而这种情况发生在盟友之间却非常罕见。美澳对法国伤害之深可见一斑。
法国议员:需要停止沉迷于幻想并退出北约
曾两次竞选总统的法国国民议会议员让-吕克·梅朗雄认为,法国需要停止沉迷于幻想并退出北约,阻止美国想在图卢兹开设一个北约太空安全中心的计划。
法国专家:我们感到被背叛
法国国际关系和战略研究所副主任让·皮埃尔·莫尔尼表示,这是一种背叛。他说,美国没有和盟友充分协商和沟通,这不但会加深盟友间的裂痕,还会进一步强化欧洲“战略自主”的意愿。

法国国际关系和战略研究所副主任 让·皮埃尔·莫尔尼:只要美国和欧洲的战略利益不是完全一致时,美国就会采取单边主义。单边主义既可以是拜登,还可以是特朗普,我们甚至可以回溯到奥巴马当选的时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缺乏相关的战略,这也教会我们在欧洲层面,我们需要更多自主。
法国媒体:欧洲必须寻求战略自主权

法国《费加罗报》的文章指出,欧洲必须寻求战略自主权,此次外交危机可能会像因伊拉克战争而发生的法美外交危机一样持久。

这张漫画就展示了美英澳早已知道会对法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漫画中,美国总统拜登给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打预防针,约翰逊在后面说:你需要在这里观察15分钟,法国马上会有强烈反应。
“美国优先”与欧洲“战略自主”如何博弈?
从刚才的片子当中可以看到,随着“撕毁潜艇合同”事件的持续发酵,有关在与“美国优先”博弈下,进一步强化欧洲“战略自主”的呼声近期也开始高涨。接下来我们就要关注今天的第三个问题:“美国优先”与欧洲“战略自主”未来将会如何博弈?目前,不仅是在法国,20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表示支持法国立场,要求美国和澳大利亚对潜艇事件作出澄清。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