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拉闸限电,城市的灯光秀是否该停一停?
既要保护好夜空,又要做到不妨碍城市正常运行,需要城市更加精细化的措施。这种精细化不仅体现在宜亮宜暗的因地施策上,还体现在对亮度的精准把控上。
吴伟强提到,在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等全球竞争力排名靠前的城市中,对灯光的追求正在发生转变。他将其夜间亮灯模式概括为几个特色,包括静态为主、趋向单一色、内光外透为主、整体性控制,其指向是低调营造都市气质,并反对七彩缤纷。
比起更加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的“灯光秀”,不规则、差异化的万家灯火,更能营造出当代大都市安静、内敛而又极具张力的恢弘气势。
北京远瞻照明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执行董事齐洪海曾参与多座城市的照明设计。他曾比较罗马多个历史建筑的照明,发现最亮的灯光,与周边黑暗处的亮度对比也不过1:10,而大部分都在1:5以内,柔和感构成了照明的关键词。
对于国内城市,调低亮度同样适用。对于曾做过城市照明规划的杭州,他引用一句话,“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雾西湖”——灰调才最能凸显城市韵味。大红大紫或许能够解一时之high,但要适合人类居住,灯光不应该太亮。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事实上,面对城市的新发展诉求,灯光应该有更多用武之地。法国著名灯光设计师Roger Narboni曾指出,城市进行大型施工常常会招致居民误解,如果能妥善运用光的设计,能够在项目完成前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接受度。
被照亮的夜空虽美,但也经不住过度开发。在“限电”背景下适时“关灯”,对那些沉迷于“不夜”的城市来说,或许也是一次改变的机会。
记者| 杨弃非 编辑|卢祥勇 杜恒峰 王嘉琦
校对|何小桃

本文来自我的小伙伴:城市进化论
每日经济新闻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