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鼓励探索“育儿假”,让政策福利落地生根
六一节前夕,“三孩”政策来了。想让政策生根落地,进一步激发生育意愿,破解“不敢生”的难题,必须有赖于配套措施的给力。
这不,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育儿假”也来了。6月8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印发。其中,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方面,提出完善家庭监护支持政策。要求全面落实产假等生育类假期制度和哺乳时间相关规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育儿假试点。
“育儿假”的提法,其实并不新鲜。早在2019年,国务院就曾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试行育儿假。随即,不少地区的“育儿假”应运而生。其中,宁夏、福建均出台相关规定,3周岁以下幼儿家庭,夫妻双方每年各有10天育儿假。
应当说,不少省份的妈妈已“尝鲜”了这种新式假期。还有的妈妈现身说“假”,用亲身经历给政策福利点赞,认为“虽然不见得会把假都休完,但手中有假,心中不慌”。这次,国务院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试点,有望让“育儿假”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惠及更多生育家庭的公共假期。
想要切实提高生育率,关注“生”,更要关照“育”。对婚育女性来说,三周岁以下“奶娃娃”谁来带,是许多家庭头疼的托育难题。“双职工”家庭只能无奈“啃老”,可随着二孩、三孩时代的到来,老人看护幼儿又显得力不从心。“育儿假”的推行,让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最柔软的群体”,化解了一部分后顾之忧。
然而,不管是“育儿假”还是延长产假的政策红利,都有人表示过一定的担忧,认为假期“中看又中用”才是关键,应当力避执行中“歪楼”跑偏,甚至被个别用人单位拿来当成歧视女性职工的挡箭牌。
不让“育儿假”沦为纸面福利,要保障员工敢休能休的底气,更要拿出绣花功夫设计政策细节。比如,今年两会期间谈及父母育儿假问题时,白岩松曾表示,育儿假前有“母”字很正常,现在多了一个“父”字。这表示育儿不只是母亲的事,父亲的责任更是不可推卸。确保夫妻一起放育儿假,让爸爸们回归家庭,缓解生育给女性带来的压力,不但能促进家庭和谐,也应当成为政策设计的关键。(文丨白晶晶)
(编辑 隋博宇)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