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为机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作者:admin时间: 2020-02-27 17:16:26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传统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市场供给恢复仍需一段时间。与此同时,一系列新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如何化危为机,加快促进创新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

王微表示,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需求、生产恢复以及社会预期方面。首先,疫情防控需要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对传统消费需求释放形成一定抑制,购物、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其次,疫情对恢复生产和市场供给产生影响。春节假期,大量企业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企业停止营业,受假期延长、返程人员隔离观察、防护用品短缺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大量就业人口返城受限,各类制造企业、服务业复工复产进展不一,市场供给恢复仍需一段时间。此外,疫情对民众心理及社会预期产生一定影响。

不过,王微指出,随着疫情得到逐步控制和企业复产复工步伐加快,进入二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将逐步恢复常态,市场供给趋于稳定,城乡居民被压抑的需求将得到快速释放。客观地看,疫情对今年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我国经济仍将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王微指出,疫情倒逼创新发展提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市场的创新热情得到激发,一系列新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涌现,为进一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王微告诉记者,这种创新首先体现在消费进一步线上化。网络购物、网络课堂等发展较为成熟的线上消费呈现高速增长;一些新的线上消费孕育兴起。“随着居民消费习惯的养成和接受度的提高,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可能被打破,线上消费内容和场景将不断丰富,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粘性将进一步提高。”王微说。

此外,应用新技术的新型服务方式也在快速涌现,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在消费领域,无人机送货、无人车载人等新兴服务方式大显身手;在生产领域,针对疫情救治等医务特殊场景和利用5G云端技术,开发出了用于消毒、清洁、测温、巡逻等新型服务机器人,并在一些重点医院投入使用,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感染风险。

网上办公、视频会议等新型工作方式也成为新趋势。近期复产复工期间,由于隔离、限制出行等影响,倒逼许多企业和单位转向分散、灵活办公,由此推动了大量网上办公、视频会议、在线交付等新工作方式出现,有效推动了办公效率的提升。(下转第三版)健康消费和健康产业也成为新增长点。人们对健康安全关注度大幅上升,更加注重加强自身防护和提高免疫力,对健康、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显著增长。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也在加强,对健康保险的需求明显上升。例如,春节假期多家电商平台的洗手机、除菌拖把、除菌洗碗机、划船机、健康保险等新兴品类和服务的销售额实现翻番。

在王微看来,此次疫情为创新提供了新的探索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推动一系列新消费、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发展,为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结构转型及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提供支撑。疫情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的大趋势。

要化危为机,进一步完善政策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王微表示,针对疫情对短期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倒逼创新发展的新趋势,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促进创新发展,为实现战胜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新动能。

一是更加注重舆情引导,特别是做好信息公开,尽快恢复民众信心和良好发展预期。

二是鼓励创新和灵活就业,鼓励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服务的发展;鼓励有利于灵活就业的新型企业发展;鼓励相关药品创新研发;鼓励跨境贸易创新,以更好应对全球疫情变化。

三是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有效投资。要引导各类资本投向云服务器、5G、超高清视频终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改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用户体验。加快5G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融合应用,形成服务消费和服务业发展联动的乘数效应。加快在社区、写字楼设置快递、外卖无接触取货点或智能取货柜,补齐民生设施短板。

四是提升现代化监管能力,着力服务创新发展。要加快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的能力,提高对远程生产组织方式、在线服务方式的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缩短审批流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监管”,推行以远程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探索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模式,加强数据有序共享和信息安全保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