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疫看中国社会动员的基本经验
开展广泛社会动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再次创造社会动员的奇迹,充分释放蕴藏于民众中的深厚伟力,展现出高效的社会治理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执行力,开辟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新境界,得到国际社会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赞叹,“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并强烈呼吁各国借鉴中国经验,动员全政府、全社会、全民力量抗疫。
坚持人民立场是进行社会动员的根本政治前提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政治立场,体现了这次社会动员的行动宗旨、基本性质和根本目的,是社会动员中国模式区别于其它模式的显著标志。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入解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进一步夯实了人民衷心拥护的政治基础。据全球最大的公关咨询公司爱德曼发布的“2020信任度晴雨表”报告显示,中国政府在本国民众中的信任度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信任度高达90%。这份信任根本上源于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负责的政治担当。疫情爆发后,全党毫不犹豫以“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的鲜明立场发起疫情防控总动员。
▲ 爱德曼发布“2020信任度晴雨表”
第一,党的领导核心带头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初心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旗帜鲜明提出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防控疫情不容半分松懈、挽救生命不惜一切代价”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等人本价值理念,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根本遵循,形成上下同欲、合力抗疫的有力感召。习主席时刻关注疫情形势,在防控总动员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赴一线,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第二,无数共产党人将初心使命和为民情怀写在了抗疫一线。疫情就是命令,不管前线多么危险,无数共产党人“疫”无反顾,按下红手印,甘做最美逆行者,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据截至2月9日因抗疫牺牲的公职人员数据显示,54人中有共产党员36名,占比66.7%,与14亿人口中党员不足7%的占比形成鲜明对比,却烛照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并涌现出钟南山老院士等一批批模范党员,诠释了毕生为民请命的价值追求,立起了中国共产党人该有的样子。
践行人民立场真正赢得了民心,为广泛汇聚民力、汲取民智的社会动员巩固了政治根基。据荷兰民调公司Glocalities于1月23日至3月13日对2022名中国公民展开的“信念和价值观”网上民调结果显示,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进一步提升,其中,对教育部门的信任度提升了11个百分点,对公务员的信任度提升了15个百分点。据新加坡民调机构“黑箱研究”一项针对各国民众对本国政府应对新冠疫情表现满意度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国家中民众对其政府抗疫表现不满意,仅有7个国家的民众反馈积极,而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抗疫表现满意度评分最高。
▲ “黑箱研究”等民调机构发布的各国民众对本国政府应对新冠疫情表现满意度报告数据
动员实施过程是战斗意志、态度和方法的比拼
社会动员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此次社会动员中,我们的战斗意志、科学态度和对方法工具的把握都恰到好处。
第一,坚决的战“疫”意志。一是果断启动最高级别响应、实施全面应急动员。自专家确认肺炎可人传人后,从1月23日至1月26日,全国除西藏外共有30个省市自治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启动的应急动员响应级别之高、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二是展现出背水一战的动员气魄。从最高统帅到抗疫一线“战士”,都拿出了“不获全胜不收兵”的战斗决心和姿态,与部分西方国家主张“群体免疫”的“缴械投降”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依法依规实施社会动员。抗疫的社会动员,本身也是对我国法治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应急动员启动后,中央及时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审议通过《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中旬,国家和各地区共发布186条应对疫情的联防联控机制和政策文件,涉及到民生、经济、金融等与社会动员密切相关的各领域,为规范社会动员提供了可靠依据。
第三,创造性组织动员实施。
一是严密开展基层网格化动员。依托网格单位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核心、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社会化为手段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将居委会、医生、民警等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最大限度发挥了社区动员能力。在全国,动员400多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奋战在防疫一线,守护着65万个城乡社区;在武汉,组织4.45万名党员干部职工下沉3000多个社区、7000多个住宅小区,实现13800多个网格全面发动。
二是统筹实施对口支援动员。
坚持“周边保湖北、湖北保武汉”原则,创造性采用“一省包一市、19省对口支援”方式,实现了全国一盘棋的定点支援动员,33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上百万件防护救治物资驰援湖北。
三是创造性搭建集中收治设施。
广泛依靠社会力量,不到10天时间就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诠释了社会动员能力的“中国速度”。短时内将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公共设施改造成16所方舱医院,提供病床数达13000张,收治病患12000名,并为意大利、伊朗和塞尔维亚等国提供参考经验。
▲ 武汉方舱医院床位容量和占用率趋势(来源:Chen et al. The Lancet,2020)
夯实动员潜力是社会动员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潜力基础是社会动员的基本对象,是动员赖以进行的客观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逐步建立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持续高度发展,储备了雄厚的社会动员潜力基础。
第一,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社会动员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79-2018年,GDP年均增长9.4%,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的增速。2019年,我国GDP抵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首次突破71269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成为持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前两项指标大约是2003年抗击非典时的10倍。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约达3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5.4%,有助于强化线上动员基础,对冲疫情负面影响。
第二,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为应急动员生产提供了硬核支撑。1949-2019年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长超970倍,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按照联合国将全球工业产业划分为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目前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该标准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且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品类超过40%,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不但保证了应急情况下的自给自足,还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提供了大量支持和援助。
第三,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为抗疫储备了有力武器。新中国70多年来,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科技投入与产出量质齐升,科技实力逐渐实现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为实施广泛的科技动员,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手段助力疫情防控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据2019年自然指数国家排行榜显示,我国稳居第二位,自然指数相对2018年上升了15.4%。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4月7日公布,中国在2019年通过PCT体系申请的专利数首次超过美国。
▲ Nature官方网站发布的2019年自然指数前十位国家情况
第四,精准实施复员复工复产,为持续开展社会动员提供重要保证。复员阶段也就是疫情防控的复工复产环节,构成社会动员闭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是在疫情初期,为保障抗击疫情物资供应,动员组织口罩、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员工第一时间复工,争分夺秒生产,进行了有效的紧急复工复产。截至4月2日,国家累计为武汉等地区调拨了呼吸机等医疗救治设备超过了7万台套。
二是在国内疫情逐步控制后,全面开展复工复产,国家层面迅速出台了70余项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涉及金融支持(8项)、税费优惠(8项)、社保支持(25项)、优化服务(25项)、降低成本(5项)等五大类。多措并举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3月份开始,主要经济指标降幅已明显收窄;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继续改善,主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有利于夯实社会动员潜力基础。
(作者贺琨 、杜人淮分别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讲师、教授)
上一篇: 新华社评论员:在防汛救灾大考中勇于担当
下一篇: 我国乡村治理政策体系初步建立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