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官者屡屡被骗岂止是“人傻钱多”

作者:admin时间: 2010-11-08 20:53:14

买官者屡屡被骗岂止是“人傻钱多”

 

何 解



  河南省栾川县原县委书记张献会贪污受贿案前不久已经审结,法院认定其先后受贿人民币92.8万元,贪污16万元人民币和2000欧元,一审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可悲的是,张献会所受近百万元贿赂款中,竟有60万元被骗子以帮他跑官为名拿走。(11月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些年,官迷买官被骗的“传奇故事”频现,本来算不得什么抢眼的新闻。但是,在当今这个“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戒备心十足的年代,居然常常有历经风雨、见过世面的官员,被那些披着“皇亲国戚”、“高干”、“贵人”马甲的骗子给涮了,多少让人有些纳闷。行骗者能够轻易得手,有人归结为贪官“人傻钱多”,这样说自有其道理。

  贪官真的“傻”吗?坊间流传一条《官场“十大傻”》的顺口溜,叫做:一傻“默默奉献等提拔”,二傻“经常加班不觉乏”,三傻“来信来访都管辖”,四傻“身体有病不去查”……话虽不一定准确、不一定普遍,但确是群众感受的真实写照。长期以来,“默默奉献”一直是我们民族道德的基本元素,也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然而在一些地方,它竟沦为官场“第一傻”,真是悲哀!

  在这种语境下,深谙“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奥妙的贪官们当然不傻。说贪官“人傻”,并非表示其智商低下,而是指他们因醉心权力、痴迷官位,在“跑”和“送”中丧失了应有的警觉和防范。为了能够进入领导的“视野”,只要与领导扯得一点关系的人他们都不愿错过,哪怕是骗子,他们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直至受骗上当,找错了庙门,拜错了菩萨,自认倒霉。

  要说“钱多”,贪官自然“不差钱”,否则岂不“愧对”贪官这个“臭名”。在他们那里,“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欲图飞黄腾达,就得不惜血本。更何况,这些用于“跑送”的钱,都不是他们的血汗钱,所以挥霍起来一点也不手软。比如,重庆市江北区原区委常委传志福,为了让自己恢复被撤销的区委副书记职务,多次上北京跑关系,被骗子骗走240万元,但他在积累跑官买官“资本”的过程中,大肆索贿、受贿近400万元。不过,他也为此付出了被判无期徒刑的代价。

  其实说到底,有卖的、有买的,才会有在买卖中行骗的。贪官们屡屡被骗,最主要的还缘于某些地方“买官卖官”很有市场。安徽省蚌埠市原政协副主席徐社新,在任五河县委书记的6年里,奉行“收了钱,给人‘官帽’”,将所有乡镇和县直重要部门的“官帽”卖了个遍,被称为“官帽售货郎”。当地干部称,在徐社新主政期间,徐收了钱才会提拔已是公开的秘密,不向其行贿想得到提拔重用实在是太难了。

  中国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当前选人用人腐败案件频发,主要原因还是个别领导干部高度集权。而不受制约的权力,就会在市场体制下经营出诱人的利益回报。”近年来,我国的干部任用制度建设在不断完善,但制度规范的执行与落实,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试想,如果一个地方或部门官员的任用,民主程序只是走走形式,实际上由“少数人或个别人说了算”,何以保证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不会出现?

  贪官投机钻营、买官被骗,是他们活该,与旁人无关。而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恶行,严重败坏选人用人风气,损害党的形象,必须坚决整治。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干部任用不怕见光、无惧监督,才能使觊觎者望而却步,还吏治一片清明天地。

----中国社会治理网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