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嵘:信息时代或将改变几千年来的暴力政治
于建嵘:信息时代或将改变几千年来的暴力政治之路
知名学者“微博”交锋县委书记之后
采访整理:人民论坛记者李逸浩
11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于建嵘在其微博上发文,“昨晚深夜赶到万载县,今天给七百多人讲课,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刚才吃饭,县委书记言称,为了发展,就得拆。我怒言,现代社会就是以保障个人基本权利为基础,你们这些人最要做的就是确保个人权利。他说,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我一怒推椅而起,离席而去。”
此博文发表后,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再经多家传统媒体转载,引起社会广泛反响。新京报等媒体多处引用人民论坛杂志《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2010年5月上期)专题调查数据及观点,称此次事件再次触动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神经。
学者于建嵘与万载县委书记陈晓平的私下交流交锋,通过一篇百余字的微博,演变成公共事件,形成了小事变大的另一种典型,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在网络时代,当私下交流有可能变成公众舆论,人们还能畅所欲言吗?当官员话语转眼天下尽知,他们还敢肆无忌惮吗?
“微博”风波掀起之后,人民论坛记者多次联系于建嵘教授,他要么出差、要么讲座,一直很忙,到11月15日晚上,他接受了本刊专访,公开披露这次风波当中的更多信息与自己关于微博对政治影响的思考。
我和他也没有太深的了解,主要是对这种具有普遍性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强烈不满
人民论坛记者:您与万载县委书记陈晓平私下交锋的内容刊发到微博上后,引起了媒体和网友的广泛关注,因为微博披露的信息有限,许多公众想知道更多的内幕,您能详细回忆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吗?
于建嵘:我去万载县讲课是受当地官员邀请去的。在去之前,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去,但万载县委书记陈晓平的海外留学背景,让我有所期待,我想也许他更能了解民主和自由。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当天凌晨两点半的时候到万载县,已经很累很疲劳,接着上午给当地的官员作了一次演讲,期间就讲到了不能拆老百姓的房子,讲到一些地方,拆了老百姓的房子,老百姓一上访,就说人家不稳定了,要罚款、拘留和劳教。我说,这样做是违法和侵犯人权的,要纠正。
讲课之后,中午吃饭,万载县委书记陈晓平说与我讨论,认为我不应同干部讲反对强拆这问题,应配合县委的工作。我说,我不可能迎合你,我只讲自己认为对的。我还坚持要他将心比心,如果把你家的房子拆了,你会如何样,要保护每一个人的法定权益。他见我这样说,就生气了,拍着桌子几次说,“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于是我就愤然离席。
人民论坛记者:离席后就去发微博了?
于建嵘:离席不久,我便将此事发到微博上。
人民论坛记者:为什么选择微博,您可以选择传统媒体曝光呀。
于建嵘:我离席之后,感到这个县委书记的话,有一定的代表性,应引起社会的关注,所以发到微博上去的,当时并没有考虑到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微博就是我的私人媒体。
我有很多媒体的朋友,但媒体并不是用来解决我个人的问题的,我不可能跟他们说来报道我的事情,而只有当我把消息发到微博上去,从而引起广泛关注,变成公共事件之后,媒体就自然过来关注。
人民论坛记者:这次事件会造成如此广泛的社会关注,有人怀疑是故意炒作,或者有其他什么别的原因。
于建嵘:微博刊出后,我还在万载县。有朋友看到了这条消息,当时就给我打电话,说担心我的安全,让我赶紧离开。
我对于他(指陈晓平,编者注)的愤怒并不是针对他个人的,我和他也没有太深的了解,主要是对这种具有普遍性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强烈不满。而当时他在发火的时候应该觉得即使对我发火了也没事,他应该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现在很多人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体来获得话语权,但话语权也不能乱用
人民论坛记者:有人说如果不是因为网络及当事人双方的身份,这件事也不会闹得如此大,因为学者、县委书记都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群体。
于建嵘:首先是事件本身,拆迁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万载县委书记陈晓平的话实在是对不起民心,如此之话语没有待客之道,所以引起众人的反感;其次是我个人微博上有很多关注我的媒体朋友,当他们看见这则新闻之后,便开始转载。只有当传统媒体介入的时候,才具有了更为强大的传播力。
人民论坛记者:“拆迁门”事件的发生,让很多人对微博的影响力有了重新的评估,这不再仅仅是我们的交友工具、个人的心情日记,还可以是自己话语权放大的一个工具。
于建嵘:网络的影响力确实越来越大,即使在传统媒体上发表了相关言论,也并不一定会引起社会上强烈的反响,反而是微博,能够迅速地引起网民的注意。
以前,往往是我们跟着媒体走,根据媒体对社会的关注点来发表言论。现在有了微博这些网络工具,有时候甚至可以引导媒体。比如这次事件,就是由微博引起的,传统媒体纷纷跟进。
能不能通过微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要看公众关注不关注你的微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渠道,这是一个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现在很多人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体来获得话语权,比如媒体的一些大佬也是如此,但是话语权也不能乱用,否则公众也不相信你。
在网络时代,地方官员不能再肆无忌惮、无所顾忌
人民论坛记者:本刊今年5月曾做过一次“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调查,七成的网民认为当代中国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您是如何看的呢?
于建嵘:在网络时代,地方官员不能再肆无忌惮、无所顾忌。他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有可能带来的问题。
把问题发到网上,就成为了网民的议题,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之后,这些议题就会转变为公共事件。当变成公共事件之后,官员的上级领导就会有压力去解决这些问题。网络广场通过舆论压力对社会权力的执行过程和方式进行了影响,从而缓解公民与政府的紧张关系。
人民论坛记者:您认为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对政治生态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于建嵘:信息时代将改变中国的传统政治发展道路,我们也许能超越中国几千年来的暴力政治之路,一个真正民主自由的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世界的东方。而实现这些决定性力量的,就是掌握信息技术并具有批评和抗争意识的中国民众。
采访后记:
在采访于建嵘教授的同时,人民论坛记者也多次连线当事人之一的万载县委书记陈晓平,当打通对方的电话时,陈婉言拒绝了记者采访,说这个事情已经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现在需要好好工作,不想再作回应,等待事情大白的那一天。他同时告诉人民论坛记者,此事件省委宣传部有统一的安排,可以找他们。记者联系到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同志,对方拒绝就此事作出说明及发表看法。
下一篇: 公安局长的“双起”论让舆论齿寒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