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反思] 告别革命后中国人如何生活?面朝常

作者:admin时间: 2011-04-28 21:21:50

告别革命后中国人如何生活?面朝常识 春暖花开


2011年04月04日 20:28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郭光东   转自:凤凰网


本文来源:《南方周末》2008年12月28日A01版,作者:郭光东,原题:《面朝常识 春暖花开》

 

今天,2008年12月18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纪念日。30年前的今天,一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会议召开,会上人们作出“关键抉择”: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今天的青年难以想象,这般人之为人的平常愿景,当年却要经过千难万险才能最终作出选择。恰恰这样的难以想象,反衬出当年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是何等的荒诞不经。

 

那时的人们,并不关心粮食和蔬菜,他们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那时的人们,陶醉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其乐无穷中,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阶级斗争;那时的人们,爱戴伟大领袖、英明领袖胜过一切亲人;那时的人们,坚信越穷越光荣;那时的人们,不知学历为何物,因为知识越多越反动……

 

精神力量如此强大,照理那时的人们脸上洋溢的都是幸福,但后来的“伤痕文学”证明,当年的幸福皆是娇嗔与虚妄。所以,深圳河上,才有无数人冒着被边防射杀的危险,奋力游向腐朽的资本主义香港,是谓“逃港潮”。

 

那时,也并非人人盲从,但张志新几句“文革是左倾”、“个人崇拜可笑”的真话,就让她惨遭割喉虐杀。底层如此,身居庙堂高位的清醒之人,亦难逃被打倒乃至家破人亡的厄运。因为那时,最高领袖的话句句是真理;其身后,凡是他的决策,凡是他的指示,人们也都必须维护、遵循。

 

果真长此以往,今日中国的现状,从当今一个邻国的现状即可想见。因此,向当年扭转乾坤、改变中国命运的改革元勋们致以再怎样崇高的敬意,都不为过。

 

其实,元勋们的理念原点并不高深,他们只是觉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再这样“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地斗下去,国家将要面临被开除地球“球籍”的危险;他们的亲身经验告诉他们,国家再这样无法无天下去,无论高官抑或百姓,任何人的人权都不值一提。

 

其实,这些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它们,无非是常识罢了。诡异的是,常识在某些时刻,却总是被迫蒙尘睡去。狂热年代的乌托邦理念,虽然依托着扎实的教条、本本、经典,却都是在与人性为敌,与自由为敌,与历史规律为敌,最终都是在与常识为敌。把那样的本本、教条当知识,倒活脱脱一个“知识越多越反动”。

 

在人类的公共生活里,最为珍贵的不是大师们浩如烟海的著作,不是领袖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普通人的常识。常识,在人类所有的识见中最为珍贵。许多时刻,人们囿于种种偏见,将认识对象意识形态化。欺骗性质的反复言说,教科书给定的认知模式,如此这般的忽悠,固化了人们的头脑,“从来如此”成为难于逾越的智障。

 

常识的珍贵之处,就在于穿透迷雾,说出“皇帝什么也没穿”。邓小平表达改革开放的语言极其平实,却总是蕴意深邃。把“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无疑就在奉常识为圭臬。

 

所有与常识为敌的决策,都将付出灾难性的代价。我们不该忘记,今年还是“大跃进”五十周年。1958年的那场浩大运动,领袖一声唤,人们大干快上,赶英超美,亩产粮食十万斤的“卫星”频频上天,到头来却是资源耗尽,饿殍遍地,数千万人饿死的悲剧酿成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饥荒。

 

改革开放的起步,得益于常识的回归;改革开放的历程,正是一步步找回常识的历程。尽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常识说出多年,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仍然争了十余年才有定论。改革每进一步,都要突破教条、本本的夹击,都要杀出既得利益者的重围。发现常识的“血路”布满荆棘,不由不让早已知道常识的人扼腕长叹。

 

回望来时的“血路”,幸运的是,三十年我们未曾虚度,“中国奇迹”正是常识的胜利。但改革未有尽期,我们仍需重新回归常识,重新从常识出发。教条仍然遍布经济、政治、民生、文化诸多领域,改革推进,端赖抛却更多的本本迷信,汇聚更多的民众常识。而汇聚常识的渠道,就在建立一个人人有话说的议决机制。这是公共生活里最大的常识。

 

做一个幸福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怀有这样的常识,愿国家佑护她,愿改革者珍视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