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自我优化,托举光荣的知识系统

观其文化哲学,由于重思维与存在的一致性,不仅导致居高临下的西方中心主义而广受质疑和批判,还使其受困于理性经济人,政治文化上的利己主义,以及社会关系中“囚徒困境” 而不能自拨!反之,中国学问则长于以物取象,举凡教理学说,无论如何玄妙究竟,也得契入人情事故,发乎本真心向,据其妙法参验外缘一切社会难题,也即不拘话语音色,文化族群殊异,而是常以智慧观自性,置诸境相而不生妄念,惟其不偏不执、积极参与人生事务,才能现身说法以求得圆融具足,从而消解周遭五浊困厄。缘乎此,中国文化一向主张求大同,存小异,经验事实与人心彼此关联,相得益彰,主观见之于客观,循天理致良知,因缘和合,主张整全性普度众生,照应周全。如是以故,中土文明遵循的是意境、章法和非逻辑排列组合的天理良心,秉持的是不对世界存在作价值判断和真理见证,强调的是理一分殊,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所以,学者粱漱溟认为,中国哲学乃“早熟”之智,文化次第上讲天时、地利与人和,追求的是“和实生物,一统多元”,所思所虑旨在学问与人情事理交感会通,以达成意义系统与伦常得失互济互惠,欣欣向荣。因此,有学者总结说,西方关注思维与存在的一致性,从而形成晶体状,以上凌下的强控制等级社会结构,东方则倾向于存在与价值和合并育,终至演化为分散型,守望相助的弱关系自主系统。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