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书院|《改革创新:“科改示范行动”案例集》抢先看
二是市场化改革提质增速,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南网科技公司在三项制度改革上主动作为,取得突破。机构数量精简15%,后台人员比例从31%降至20%,管理人员退出比例超16%。深刻践行“工资是挣出来的”理念,经理层成员浮动工资占比超过60%,经理层成员间浮动工资差距达1.79倍,同比扩大65%;同部门员工效益提成差距近4倍,同岗级员工薪酬最高相差1.5倍。2020年有超过20%的专业技术人员收入高于中层管理人员,其中12人超过经理层水平,有效释放员工创效潜能。
三是全方位提升科创属性,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在科创动能激发下,南网科技公司技术创新硕果累累。2020年新增发明专利27项,自主知识产权转化收入占比达86.32%。以需求牵引带动装备研发,成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自主研发世界首台160千伏超导限流器并挂网试运行;推出行业首款智能终端“丝路(InOS)”操作系统,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内首次成功攻克多功能电力电子变压器并列集群运行技术、国产化超导带材和制备技术等技术难题;成功研发无人机自动巡检解决方案、智慧安监综合解决方案、智能安全帽等。
四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支撑行业转型升级。南网科技公司积极推动低碳新技术创新,向广东能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广东公司、华润电力集团等客户提供大型机组低负荷节能、燃烧优化、清洁燃煤改造、烟气排放协同治理、污泥混煤掺烧、碳捕集与封存示范等高端技术服务项目,累计达1 000余项。作为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为发电企业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5万吨,为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持续贡献南网科技公司的智慧。
以市场化改革为契机 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动能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向上滑动查看全文>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科工”)是中国最大的钢结构产业集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隶属于世界500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集团”)。中建科工围绕“高质量、可持续、全面发展”目标,构建科技与工业核心“双引擎”,探索“产品+服务”的创新发展路径,向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建筑工业化科创集团”。 中建科工经营区域覆盖全球。在国内,下设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公司、三大事业群及五大现代化钢结构制造基地,制造年产能超过120万吨,居行业首位;在国际,经典项目和服务范围覆盖五大洲及29个国家和地区。以承建“高、大、新”工程著称,主营业务为高端房建、基础设施工程,通过钢结构专业承包、EPC、PPP等模式在国内外承建了一大批体量大、难度高、工期紧的标志性建筑。近年来,中建科工积极响应国家大力推动建筑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倡导,在保持传统钢结构建筑优势的基础上,秉承“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自主研发形成了绿色装配式建筑、智慧停车库、城市慢行系统等“钢结构+”系列新产品,在市场上获得良好反响。 中建科工以入选科改示范行动为抓手,一方面持续深化治理结构,选取智慧停车业务作为混改试点,探索多元股权,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重点围绕科技创新、市场化选人用人、激励约束改革等方面,探索科工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是推行集成产品开发模式(IPD)。组建成立创新委员会,对研发项目的市场需求、经费预算、成果转化、市场推广等进行全方位评估,科学决策智能制造、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智慧停车、慢行交通等领域的公司重大研发项目,努力“做正确的事”;以商业成功为最终目标,建立了从需求管理、产品与技术规划、研发实施、推广管理的全过程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针对装配式建筑产品领域,按照“研发设计—试验完善—产品推广”实施路径,形成了以GS-Building(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和ME-House(模块化建筑)两大核心产品体系,打造了学校、医院、写字楼、住宅和产业园五大类产品系列等。 二是“走出去、引进来”,打造核心竞争力。开展国企改革系列调研活动,深入学习精益制造、创新理念;借助国际咨询机构全球化视野,助力公司战略转型及创新变革,制定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组建智能制造研发PDT团队,先后赴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地进行先进制造模式交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在中建科工广东厂建成了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首条重型H型钢智能制造生产线,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示范项目”(行业唯一),实现了国内钢结构智能制造“0”到“1”的突破,开启了中国钢结构制造技术发展新篇章,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三是加强科技成果培育及转化。一方面研究制定“中建科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明确研发创新方向;另一方面探索创新研发项目负责人制、PDT团队绩效评价激励等机制,营造“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的研发氛围。中建科工形成了乘用车、公交车、自行车三大智慧停车产品系列;具备了从装备开发到制造和安装,再到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研发了自行车专用道、城市绿道、二层连廊等为代表的慢行交通系统产品。 一是以激发人才活力为目标,强化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行公司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强化经理层成员市场意识与契约精神。结合中建科工经理层实际情况,出台《中建科工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办法》《经理层成员岗位说明书》《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权责清单》。同时,公司持续推进人才梯队建设“789”计划,从“70后”“80后”“90后”职工中,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对象,优先提拔年轻化、专业化人才,优化各层级领导班子结构,2020年提拔任用的80、90后干部占比达90%。 二是坚持干部能上能下,畅通人才流通。一方面畅通干部“能上”的赛道,明确优秀干部选拔“三优先”导向,即“优先从成功团队中选拔干部,优先从主攻战场、一线和艰苦地区选拔干部,优先从影响公司长远发展的关键事件中选拔干部”;另一方面强化干部“能下”机制,建立健全“业绩不达标退出、考核末位退出、纪检监察退出、关键事件黑榜退出”4种退出机制,特别是坚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针对考核不合格、不胜任岗位要求的人员,综合使用转岗、降职等方式进行调整,将态度、能力等欠佳的人员及时淘汰,建立“进得来、出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人员流通机制。2020年,公司因业绩考核不佳免职干部人员16人,从行政岗位调整为业务序列85人,全年主动淘汰180余人。 一是深化绩效激励机制改革,构建以奋斗者为本的激励体系。在薪酬方面,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构建了11~28级数字化职级体系,实施“族—类—序列”三级管理。新的体系打开了人才金字塔,打通了专业人才的通道,不当干部当专家,一样享受高职级,有助于引进和培育一批引领业务发展、驱动商业成功的高层次、专家型人才队伍。在激励方面,秉持“获取分享”理念,通过核心经营指标计算生成奖金包,各组织以贡献大小进行层层分享,构建了“以项目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以奋斗者为本”的激励体系。2020年,中建科工在员工人均收入上浮15%的情况下,实现70%的一线员工人均收入明显增长,12.3%的机关员工收入明显下降,进一步激发了作战一线的活力。
上一篇: 创新工作机制 探索治理新路
下一篇: 兴平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