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为何紧盯“币圈”那些事?|新闻背后的故事
这样的投机炒作标的一旦价格崩盘、潮水退去,带给投资人的只有巨大损失和悔不当初。
而且,就目前我国现有司法实践来看,虚拟货币交易合同不受法律保护,后果和引发的损失由相关方自行承担。
在采访过程中,受骗人曹女士的一番话令记者印象深刻。她说:“我知道投资虚拟币风险很大,但当时想的是,只要有人买入,我在中间转手,总能赚到钱。”
上当受骗被收割的投资者中,有部分受高收益驱使、被花言巧语欺骗,但也有不少人明知道可能是场骗局,却仍愿意铤而走险,寄希望于自己不会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就是在这种“赌徒”心态下,不少投资者一步步落入不法分子布下的陷阱。
(图片来源:新华社音视频部)
因此,在系列报道中,记者常常花大篇幅来提示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苦口婆心地劝诫公众远离“炒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稿件播发后的网友留言中,记者得到了正向反馈。不少人直言已认清投资风险,不会贸然涉足看不清、搞不懂的领域。
既然要起底“币圈”乱象,就必须从产业链的上游调查起。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没有实物,由计算机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组成,需要根据算法通过计算机运算获得,俗称“挖矿”。
虚拟货币挖矿要借助计算机运算,用于挖矿的“矿机”要具备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一般功率较大。

不能让高耗能“矿场”挤占宝贵资源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