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受权发布)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时间: 2021-03-08 02:32:34

  王毅:不干涉别国内政,是《联合国宪章》的明确规定,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中美在内,各国都应切实遵守。你刚才提到的很多问题,都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中国做得好不好,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应该怎么做,中国人民才是主人翁。同时,我们愿在尊重国家主权前提下,与各方增信释疑,讲明事实真相。但我们绝不接受毫无根据的指责抹黑,绝不允许核心利益受到侵犯。长期以来,美国动辄打着所谓民主、人权旗号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在世界上制造了诸多麻烦,甚至成为动荡战乱的根源。美方应早日意识到这一点,否则这个世界仍将不得安宁。

  作为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中美之间有分歧有矛盾在所难免,关键是要通过坦诚沟通加以有效管控,防止战略误判,避免冲突对抗。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之间在利益交融中出现竞争并不奇怪,关键是要在公平公正基础上良性竞争,既提升自我,又照亮对方,而不是相互攻击、零和博弈。更重要的是,无论从两国还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合作,都应当成为中美双方追求的主要目标。中美可以合作、需要合作的清单就放在我们面前,包括抗击疫情、经济复苏、气候变化等等,我们愿本着开放态度与美方探讨和深化合作。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尽快解除迄今对中美合作设置的各种不合理限制,更不要再人为制造出新的障碍。

  上个月中国农历除夕当天,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拜登总统通了电话。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深入交换意见,为两国关系重回正轨明确了努力方向。我们愿与美方一道,全面落实这次重要通话的成果,共同推动中美关系“辞旧迎新”,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视频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中方对此怎么看?许多国家期待联合国改革,中方有何主张?

  王毅:50年前,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当时会议大厅爆发经久不息的掌声,很多亚非拉兄弟为此欢呼拥抱,57个国家的代表轮番登台致贺。从那个历史性时刻起,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重返联合国大家庭,联合国真正具备了普遍性。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增加了一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中坚力量,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国加入了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500多项国际公约,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常任理事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始终主持公道正义,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我们这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

  随着国际形势不断深刻演变,国际社会希望联合国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完善。中方认为,不管形势怎么变,改革怎么改,有几点必须坚持:

  首先,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宪章为各国交往和解决冲突制定了基本准则。任何违反宪章的行为都是对世界和平稳定的破坏。

  第二,坚持联合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国都应自觉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第三,坚持联合国平等协商的基本规则。联合国不是大国俱乐部,更不是富人俱乐部。各国主权平等,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的权力。应当提高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更多体现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意愿。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宣布的重大倡议和举措,更加积极地参与联合国事务,为实现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联合国理想而持续努力。

  法新社记者:拜登政府称跨大西洋盟友关系又回来了。中国将如何处理同欧美的关系?

  王毅:过去一年,习近平主席同欧方领导人成功举行三次视频会晤,保持密集高层沟通。双方在携手抗疫中增进互信,在共庆建交45周年中提升合作,签署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国首次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中欧关系在危机和挑战面前展现了韧性活力,向世界释放了积极信号。

  中欧关系的历程充分证明,中欧之间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合作共赢是双方关系的主基调;中欧两大文明可以对话交流,我们不是制度性对手;中欧独立自主开展合作,就能办成很多大事。中方愿继续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欧盟的团结自强,支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方认为,中欧代表着多极世界两支重要力量,双方关系是平等、开放的,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中方乐见欧盟不断增强战略自主,秉持多边主义理念,致力于大国协调合作。我们愿与欧盟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注入更多正能量,为国际关系提供更多稳定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中国已经向许多国家援助或出口新冠疫苗,但也有个别声音质疑中国搞疫苗外交。您对此怎么看?

  王毅:疫苗是抗击病毒的利器,是拯救生命的希望,应当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中国坚定秉持疫苗公共产品的“第一属性”。我们率先承诺疫苗研发后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努力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中国坚定站在疫苗国际合作的“第一方阵”。我们已同10多个国家开展疫苗研发和生产合作,100多个国籍的10多万志愿者参与其中。17个中国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60多个国家授权使用中国疫苗。中国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正在得到各国广泛认可。我们也愿意同各国探讨疫苗接种互认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案。

  中国坚定担当疫苗公平分配的“第一梯队”。中国加入了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承诺首批提供1000万剂疫苗,明确用于发展中国家急需。中国已经并正在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同时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我们还响应联合国号召,向各国维和人员捐赠疫苗。我们也愿意与国际奥委会合作,向准备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们提供疫苗。希望中国疫苗能为全球抗疫带来更多信心和希望。

  目前,全球已有多款疫苗上市,选择哪种疫苗由各国自主决定。无论是中国疫苗,还是外国疫苗,只要安全可靠,就是好疫苗。我们反对搞“疫苗民族主义”,不接受制造“免疫鸿沟”,更抵制任何把疫苗合作政治化的企图。我们期望所有具备能力的国家都能尽力向有需要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让各国人民用得起、用得上,真正成为“人民的疫苗”。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视频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阿联酋中阿卫视记者:您对过去一年中阿关系有何评价?中阿峰会何时召开?

  王毅:面对疫情冲击,中阿关系去年逆势前行,继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成功召开,双方一致同意举行中阿峰会。中阿政治关系开启了新篇章。

  沙特国王是第一个致电习近平主席支持中国抗疫的外国元首,阿联酋是第一个接受中国疫苗境外Ⅲ期试验的国家。中阿团结抗疫树立了新典范。

  去年,中阿贸易额达到2400亿美元,中国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阿“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复工复产有序推进,5G、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合作方兴未艾。中阿务实合作迈上了新台阶。

  阿拉伯谚语说,友谊是树,忠实为根,亲善为枝。中国愿同阿方一道努力,精诚团结,携手共进,共同筹备好中阿峰会,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更多新内涵,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多新成果。

  新华社记者:习近平主席2017年就经济全球化发表重要讲话,今年又在世界经济论坛就多边主义发表特别致辞。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认为中方在维护多边主义和参与全球治理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您怎么看?

  王毅:习近平主席时隔四年的两次重要讲话,都是在国际格局演变转折关头作出的重大宣示,对世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4年前,面对全球化的“存废之争”,习近平主席站立潮头,发出了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强音;4年后,面对多边主义的“何去何从”,习近平主席拨开迷雾,提出了践行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两次重要讲话为时代把舵定向,为世界解疑释惑,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