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转型论坛第九期
社会转型论坛第九期
来源:新时代 时间:2008-07-14
2005年1月9日,中国社会转型论坛在北京大学资源大厦举办第9次论坛,论坛发布了“2004年影响中国社会转型的十大事件”。
这十大事件分别是“建立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社会转型的走向,人权入宪,陕西、四川、庆等地发生大规模群体事件,国家保护私有财产权,审计风暴,印度洋发生海啸,台湾选举,50名公共知识分子的评选,NGO环保组织阻建怒江水电站,中国提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
中国社会转型论坛,是由北京新时代致公教育研究院和北京京鼎律师事务所共同主办。自2004年7月10日正式开始举办以来,至今已成功开展了八期论坛。论坛秉持责任、理性、建设性的原则对经济发展、基层民主、企业公民、社会危机处理制度创新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论坛的宗旨为讨论、研究中国社会转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论坛的性质是社会性、公益性、学术性的。论坛通过问题探讨、学术研究、专家论证、命题讲座等方式就社会转型中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国家治理、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专业研讨,为中国社会安全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正处于转型的时代,实现社会安全转型是所有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安全转型的目标是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实现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自治化。中国社会安全转型首先有赖于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但是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世界局势也将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社会安全转型、国家和平崛起、世界公正秩序是中国转型时代的三大任务。
在2004年12月5日进行的第八期论坛上,与会人员推荐了2004年度40起影响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事件。之后组委会在向专家学者、行政官员、企业家、媒体工作者、非政府组织工作者咨询的基础上,选择了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方面的重大事件,也选择了中国周边地区、国际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候选事件。同时,在设计选票时也留下了在20起候选事件之外另选的权利。
中国社会转型论坛组委会通过网上投票、电话投票、随机调查等方式收集意见,总共发放问卷5061张,收回有效答卷2351张。按照得票的多寡,排出了2004年影响中国社会转型十大事件。
这次论坛共有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媒体工作者、非政府组织工作者等70多人与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著名经济学家晓亮教授,中国社会转型论坛名誉主席、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原科技导报副总编蔡德诚教授、北京大军经济观察中心主任仲大军教授、现代文明画报副总编陈小平,中国人民大学周孝正教授,北京新时代致公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转型论坛主席周鸿陵先生,北京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社会转型论坛轮值主席张星水律师,北京新时代致公教育研究院理事长、中国社会转型论坛轮值主席王建军先生,中国社会转型论坛轮值主席杜兆勇先生,中国社会转型论坛轮值主席张加慧先生,北京仁本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转型论坛轮值主席宋旭民研究员,零点调查公司执行董事徐显国教授,北京思源社会研究中心李晓明研究员,北京爱知行中心主任万延海先生,中央音乐学院周耘女士,法制早报评论员陈永苗先生,国际商报记者卜思达先生,以及侯文卓、萧东方、明亮等人士。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因病未能出席会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名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胡星斗教授、北京阳光宪道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许志永、滕彪博士出差在外未能与会,但都向大会发来贺信,祝贺论坛的召开和十大事件的发布。
这次论坛由首先由论坛主席周鸿陵致辞。在致辞中,周院长对前八次论坛的主讲人、评议人和参加与会专家学者、行政官员、企业家、媒体工作者、非政府组织工作者以及志愿者表示感谢。然后回顾了1840年中国社会开始转型以来历史,总结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三大任务,即社会安全转型、国家和平崛起、世界公正秩序。为了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所以在2004年开办中国社会转型和发布影响中国社会转型的十大事件,只是希望能为中国的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然后由中国社会转型论坛名誉主席、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宣读十大事件的评选结果,由中国社会转型论坛轮值主席杜兆勇先生介绍了十大事件的评选过程以及20个候选事件的推荐理由与事件描述,最后邀请与会的专家学者进行点评。与会专家围绕十大事件进行了深入讨论争辩。大家认为,作为民间机构发布这样的十大事件,是民间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民间开始探索从不同的视角建立社会评价体系的有益尝试。虽然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这样的活动是值得肯定的。
附件
2004年影响中国社会转型的20大事件排序:
1、 建立和谐社会。
推荐理由:和谐社会对未来中国的走向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事件描述:2004年9月19日,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在12月3日-5日的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之一。建立和谐社会,政治上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坚决执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经济上不再“一切以GDP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重视社会公平。
2、人权入宪
推荐理由:标志人权这一基本价值理念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中国公民维护人权第一次有了宪法保障。
事件描述: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在中国经过了几代人艰苦努力终于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人权入宪,是中国实现民主宪政的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陕西、四川、重庆、广东、河北、福建等地发生万人以上群体事件
推荐理由: 标志中国社会转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高风险社会。
事件描述:2004年,在陕西、重庆、四川、河南、广东、河北、福建等地发生万人以上群体事件,反映出社会的分化达到一定程度,社会利益冲突表面化,中国进入高风险社会,整个社会急需建立一套新的利益调整机制,中国社会转型的迫切性急剧增加。社会形势的变化引起了专家和官员的高度重视,2004年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发布了北京大学志愿服务与福利研究中心主任丁元竹教授关于《2010年:中国的三种可能前景——对98名政府和非政府专家的调查与咨询》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了中国正在进入一个“风险社会”甚至是“高风险社会”,以及中国在2010年前后会发生影响这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危机。
4、国家保护私有财产权
推荐理由:标志着中国公民维护自己的私有财产权从此有了最高的宪法权威。
事件描述:2004年3月14日,新修改的《宪法》首次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这标志着市场经济中财产权私有基本原则在中国社会得到确认,也标志着中国公民维护自己的私有财产权从此有了最高的宪法权威,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
5、审计风暴
推荐理由:强化政府问责制,为政务公开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事件描述:2004年6月2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披露了国家林业局、国家体育总局、国防科工委、科技部等中央单位虚报、挪用预算资金的违规事实与淮河灾区和云南大姚地震灾区有关地方政府虚报、挪用救灾款的事实,以及原国家电力公司领导班子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调查结果,引起了强烈反响,由此掀起了一场“审计风暴”,将政府问责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同时,为政务公开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6、印度洋发生海啸
推荐理由: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对全球发展提出挑战。
事件描述: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海啸,导致印尼、印度、斯里兰卡、泰国等18个国家的遇难人数迄今已经突破15万人。虽然面临天灾,但是,灾害引起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全球一体化下的公共治理等问题的思考,将对全球发展有重大意义。
7、台湾选举
推荐理由:台湾选举影响台海局势。
事件描述:2004年3月20日,台湾进行第11届“总统”选举,2004年12月11日进行“立委”选举,由于涉及统独的问题,引起国人的巨大关注,其结果将对未来4年的台海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8、50名公共知识分子的评选
推荐理由: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形成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
事迹描述:2004年9月8日的《南方人物周刊》推出50名公共知识分子,把那些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评为公共知识分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标志着知识分子开始形成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
9、NGO环保组织阻建怒江水电站
推荐理由:中国民间组织开始对公共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事件描述:2004年2月18日,怒江水电站停建。这是绿家园、大众流域、自然之友、绿岛、地球村等民间环保组织通过半年的努力的结果。纯粹的民间组织质疑并最终改变了政府的决策,这是一个飞跃,在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0、中国提出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
推荐理由:中国和平崛起的关键一步。
事件描述:10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温家宝总理提出了“研究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的建议。从历史和地缘政治来看,处理好与东南亚和东北亚的关系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关键。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推动东亚一体化是中国稳定周边地区的关键一步。
11、加入WTO三周年
推荐理由:入世六年过渡期的中点,将使中国政府改革继续深化。
事件描述: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协议生效三周年,之所以认为这是影响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事件,是因为它正好站在入世六年过渡期的中点。从这一天开始,按照中国的入世承诺,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将继续弱化,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所有入世协议涉及的行业都开始对外开放,其中一多半行业的保护期正式结束。再过两年,绝大部分行业将结束保护期;到2007年12月11日,最后两个行业——电信和铁路运输的保护期也将结束,中国开始履行入世协议的全部承诺。
12、违宪审查
推荐理由:中国走向法治化的重要一步。
事件描述:2004年6月18日,全国人大法规审查备案室成立,专门审查各级政府通过的法律法规是否与宪法相冲突、相抵触,激起了人们对中国违宪审查的极大关注。虽然这一部门还不能完全承担起违宪审查的重任,但这却是中国社会又一进步的表现。2004年12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飞做客人民网时,表示:“任何公民都可以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进行违宪审查的要求。”而且引起了北京理工大学胡星斗教授于11月9日上书全国人大质疑“二元户口体制及城乡二元制度”违宪。
13、十月足球革命
推荐理由:中国民间力量开始争取社会游戏规则的创新。
事件描述:2004年10月17日,由大连实德集团总裁徐明牵头制定的13个文件、9项实质性内容的“中国足球”革命方案出炉。从而引发了一场要求中国足球协就足协自身定位、健全联赛规章制度、创建新联赛等方面进行改革的足球革命,标志着民间力量要求对游戏规则进行改革。
14、行政许可法实施
推荐理由:《行政许可法》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同时也为公民与政府进行谈判确立了基础。
事迹描述:2004年7月1日,中国第一部《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行政许可法》颁布与实施,是对公共权力的行使进行限制,这将改善中国的社会治理方式,同时也为公民与政府进行谈判确立了基础。
15、郎旋风
推荐理由:中国社会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问题。
事件描述:2004年八、九月间,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改革中的公平性受到质疑,改革中的公平问题以及“权贵私有化”的黑洞在网络媒体引起大讨论。
16、陕北民营石油事件
推荐理由:公权利与私权利的博弈将成为中国社会转型的一种重要方式。
事件描述:2003年3月到6月,陕西省地方政府强行没收了延安、榆林两市15县1000多家企业6万多投资者70亿元的资产。在多次上访无效的情况下,这个中国最大的上访群体从2004年7月5日开始采取法律行动维护自己的权利。这场公权与私权的博弈方式,将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一种有效方式。
17、银川出租车事件
推荐理由:构建官民对话、化解矛盾、良性互动的有益尝试。
事件描述:2004年7月28日,银川市出台了关于出租车经营权有偿使用的相关规定,引起了出租车司机的强烈不满。第二天,出租车司机采取停运的方式表示抗议。事件发生后,银川市人民政府即组成23个工作小组深入全市各出租汽车公司,调查研究。7月31日,市政府鉴于形势,发布通告:暂缓执行新规定。随后,事态愈发严重,银川市政府8月2日再度发布通告:明确表示新规定不再执行。8月3日,银川市市长刘学军发表向市民道歉的电视讲话。因此持续了四天之久的银川出租车事件也随之结束。这个事件开创了一种先例,就是官民对话、化解矛盾、良性互动的先例。
18、阿富汗大选
推荐理由:阿富汗大选将对巩固国际反恐成果产生重要影响。
事件描述:2004年10月9日,阿富汗进行历史性的首次大选,这是在塔利班被推翻后进行的首次大选,阿富汗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并于12月7日在喀布尔宣誓就职。阿富汗选举将有助于巩固国际反恐成果,坚定国际反恐的信心,标志着伊斯兰国家开始走向民主,也为中国的民主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540个民间组织受奖
推荐理由:中国公民社会开始壮大。
事件描述:2004年12月10日,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540个民间组织获官方表彰。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民间组织进行表彰,表明了中国政府发出鼓励民间组织发展的信号,也是对中国公民社会开始壮大的认可,而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将成为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的一支重要力量。
20、联合国通过1566号反恐决议
推荐理由:新的世界政治理念开始形成。
事件描述:2004年10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由中俄等国提出的关于反恐的第1566号决议,标志着以反恐为核心的国际认同体系基本形成,新的世界理念初步形成,同时标志着自冷战形成的国际秩序崩溃后新的国际秩序认同理念初步形成。
上一篇: 王宁:市场经济的中国路
下一篇: 套索正在收紧:中国经济走在悬崖边缘?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