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二者在追求目标上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都具有整合社会思想、维持社会秩序、引领社会价值、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等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特点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二者完美结合,更有利于达到社会治理的效果,因为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本质所在,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亦不例外。因此,在实现有效社会治理中,关注人的发展和利益诉求,通过经常性的对话和沟通了解民众的诉求,切实尊重群众“当家作主”的意愿,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也蕴含了对个人教育的无限关怀。传统的社会管理是一种由上至下的、带有强制性的“单边政策”,束缚了民众的“民主”意识,缺乏“以人为本”的关怀。现今社会,政府、社会群体都肩负着社会治理的使命,政府与社会群体间的双向互动,既体现了社会群体的重要作用,也体现出了社会治理“以人为本”的理念。
创新发展。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领社会主流价值、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方式,对社会关系的变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以整个国家发展的时代背景为基点,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既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应然价值”,也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治理需求,更好地为社会治理服务的必然要求。
隐性施教。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目的和内容的隐蔽性,能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任何思想层面的理念灌输与行为外化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潜移默化效果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不断演化和实施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充分发挥整合社会思想、激发精神动力、维护社会高效有序稳定运行的作用,就必须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主流意识形态,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内化于民众内心,最终达到“外化于形”。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思想整合、价值引领、活力激发
思想整合功能。当前,文化思潮的多元并存和激荡共生,必然会导致思想多元、价值多元和行为多元,这不仅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极大冲击,也使行为出现多向化,增加了矛盾化解成本,加大了社会治理难度。作为“生命线”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通过对社会成员思想观念的分析掌控各种社会思潮的方向,而且还能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对社会成员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多种思想价值观念,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共识,保证社会秩序良性运行。
价值引领功能。任何社会的规章制度都体现着强烈的价值色彩。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错误思潮充斥整个思想领域,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精神世界的改造工具,通过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人们对社会价值实现的认知,培养人们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消弭错误价值观对民众的消极影响,从而为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可能。
活力激发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从社会治理总目标出发,以体现时代性、具有可行性、充满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群众的思想得到陶冶与升华,不仅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满足了其精神需求,同时也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正能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民众的活力,增加了社会稳定的筹码,使社会有序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实现路径探索
调整理念,实现维稳与维权的有机统一。当前,人们的法治意识、权利意识以及维权观念日渐增强,传统的管制、打压等管理理念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社会管理者必须以“社会治理为价值引领,实现维稳与维权的有机统一”。在传统社会管理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管控思维达到治安稳定的社会管理目的,这与社会治理的价值主旨相距甚远。社会治理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二者完美结合。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超越社会管理理念,同时还要对管控思维进行扬弃,实现从理念到内容的转变。与社会管理重维稳相比,社会治理更注重激发社会活力,强调对管控思维的超越与升华。因此,在稳定与活力之间必须做到宽严适度、刚柔并济,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治标走向治本,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有序运行。社会治理提倡治理行为前移,从源头上降低矛盾发生概率,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的目标相吻合,但管控思维的存在却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治理功能的充分展现。当前,由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提供了发展契机,实现了法治与德治、维稳与维权的有效统一,从根源上减少了社会问题的产生。
显隐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社会治理之中,既要以显性教育的方式对民众进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又要充分发挥隐性施教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会治理中,融入到制度、服务和文化中,使民众在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中自觉形成社会治理需要的品质。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利用网络让民众参与社会治理已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社会治理要求融于网络文化中,效果更好,影响更直接。
多方协同,构建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社会治理是多方协调参与的活动,不仅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而且还强调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动态开放的机制,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手段激发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发挥社会组织和第三方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已从封闭的校园教育走向开放的动态机制。因而,在社会治理时期,尤其是注重社会治理顶层设计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提升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协同治理能力。此外,单纯依靠政府或社会力量来解决社会治理问题,极有可能重返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偏离社会治理主旨、阻碍社会治理的实施、增加社会治理难度、弱化社会治理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多方协同力量,构建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覆盖。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社会道德和价值观重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凸显、社会意识形态安全隐患频现的关键期,社会治理难度加大,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还要创新治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就是一个巨大创新,在实践中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体系建设,有助于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上一篇: 甘阳:独立思考从接触原典开始
下一篇: 周鸿陵:中国社会转型的第三条道路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
-
2023-10-16
-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