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通过共建共治共享 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创新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并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思想新举措,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新的嘱托和更高要求。广东要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坚持为人民谋幸福,明确治理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努力奋斗的目标。良好的社会治理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就要求广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价值导向和衡量标尺。明确这一目标,就能深入理解并有效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共建是前提,要求汇聚力量、人人参与;共治是关键,要求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治理体系;共享是目标,社会治理事关全体人民的共同福祉,治理成果人人共享。共建共治都是为了实现共享的目标而开展,不能本末倒置。为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突出问题导向和民生关切,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注重基层机制创新,激发社会活力
基层治,则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人口流动性大、民营私营企业多、社会分化程度高、人民参与意识强,这给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压力,同时也提供了动力。要化压力为动力,就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和方式,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在制度框架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发挥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在治理手段创新方面,以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为抓手,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营造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使基层治理创新成为社会活力之源。
三、努力完善法治轨道,保障社会秩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基本工作格局,在建设平安广东、法治广东方面卓有成效。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广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推进法规制度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法治广东。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追求,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促进和谐,通过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明确预期、稳定信心、维护秩序、激发活力。
四、坚持抓党建不放松,筑牢战斗堡垒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最大政治优势。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坚持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广东各级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团结和凝聚功能,在社会治理中起到更好的表率作用、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要认真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担当意识,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从一件件小事抓起,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
作者: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刘小龙、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院长,教授 吕志
上一篇: 央视快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
下一篇: 许耀桐:机构改革是国家治理的主轴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