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如何为解决当今世界难题提供独特贡献?
社会矛盾的解决当然只能靠西方人自己去实践,但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精神,天人合一,以民为本,群己相济,修身养性,自强不息等,成为西方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参照,对世界的文化创造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一,传统文化中的“身心合一”思想为调节自我身心矛盾、解决身心安顿问题提供思想资源。
传统文化追求一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它所注重的是生命的存在问题、个人的德行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主张“身心合一”,认为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即不离的和谐关系,而达到“身心合一”就要靠“修身”。
传统文化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生死、富贵并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的,而道德学问的提升、人生境界的升华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古人看来,道德自律、修身养性、慎独,可以在纷繁多变的世界中寻找一处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可以在功名利禄、醉生梦死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孔颜乐处”。只有寻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本,才能实现平治天下的宏伟目标,这表明传统文化不在于一种有限的、狭隘的功利之用,而是一种人生之妙用、人生之大用,它对于慰藉人的心灵、变化人的气质、涵养人的德性、纯洁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开阔人的视野都有极大的帮助。
第二,传统文化中的“人我合一”观念为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矛盾提供思想资源。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把个人修身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作为伦理关系的核心。“人我合一”是说在“自我”和“他人”之间存在着一种融洽的关系。
汉代董仲舒指出爱人为仁,正我为义:“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如果一个人把爱自己的亲人扩大到爱他人,如果一个人把“爱人”与“正我”结合在一起、注重“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就可以实现和谐。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把对自己民族、自己国家的“爱”扩大到对别的民族、别的国家,世界就可以和平。
因此,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也是一种必然。
第三,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念为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生态危机问题提供思想资源。
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在“天”和“人”之间存在着相即不离的内在关系,研究其中一个必然要牵涉另外一个。“天人合一”思想要求“人”应担当起合理利用自然又负责任的保护自然的使命。这种崇尚自然、效法自然的主张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要求是一致的。
当今世界已陷入资源短缺和环境严重污染的困境之中,知识经济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意识到人类只不过是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必须和其他要素协调发展,力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第四,传统文化中的“尚中贵和”理念为处理当今世界复杂的国际关系、建设和谐世界提供有益资源。
“尚中贵和”理念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特质。两千多年来,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中华民族始终倡导和谐与和平,为世界文明宝库增添许多以“和”为基调的美好乐章。
“协和万邦”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以“贵和”思想处理民族、国家关系,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的政治文明理念,也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和多元一统。
从中国政府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到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以及“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从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到主张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等,无一不体现着和谐的理念。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看法无不与人类生存之世界休戚相关。
虽然现代人的问题应该从现代人自身中去找原因,未来的世界必然是综合治理的社会,任何一派学说都不能解决现代社会的所有问题。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给我们提供思考的路子和有价值的理念(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理念),启发我们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智慧,在给这些思想资源以适应现代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前途新诠释的基础上,经过批判地继承,完全可以实现现代化转化,适应现代人的精神需要,为建设和谐的人类社会作出它可能作出的贡献。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
-
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