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助推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建构
礼仪文化是社会生活中行为的伦理准则,有利于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在新时代,以礼仪文化建设从共建共治共享三个方面推动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将极大助推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建构。
一、发挥礼仪文化的社会融合功能,在共建层面推进社会治理的合理化、有序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礼仪文化建设在微观细节方面,对人的内在生活空间与生存环境在规范秩序的协调作用是明显的;同时在宏观的社会层面,推进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多层面拥有互相信任、欣赏和尊敬的人际关系建设也是明显的。共同的礼仪取向促成了内在精神生活的归属感、一致性和协调性。因此,一方面,要把礼仪文化培育和建设融入社会运行之中,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活动,丰富道德体验、增进道德情感,让主流道德文化得以巩固和传播。让人民群众能够在融合过程中,直面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共同建设一起化解社会治理问题。另一方面,要用礼仪文化推进预防性、柔性的全方位治理。在社会治理中大家都以一种律己、宽容、平等、真诚的态度参与到共同建设中。
二、发挥礼仪文化凝心聚力功能,在共治层面实现社会治理的多方面参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礼仪文化建设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的传统,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建设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社会,礼仪文化无论在语言上、心理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对人们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很好地展示了凝心聚力、凝神聚气的功能。因此,一方面,要用礼仪文化克服陌生人社会带来的社会治理参与冷漠。礼仪文化传播有利于减轻陌生人社会带来的疏远感、隔离感、排斥感,恢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联系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另一方面,要设计符合礼仪文化的制度条例来鼓励人们参与。在国家治理层面,要制定国家礼仪规程,完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以此增强人们的积极性和认同性。在基层治理方面,例如在城市通过街道办事处、业委会等制定蕴含礼仪文化的社区管理办法;在农村通过建立村民议事制度、成立村民议事会,制定符合礼仪规范的乡规民约等,让大家参与基层自治具有更高热情、更好保障。
三、发挥礼仪文化的价值塑造功能,在共享层面化解社会治理中的利益冲突和观念冲突。礼仪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和基本社会原则,对于促进社会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礼仪文化建设促使人们重视合法利益、平等待人,克服 “价值迷茫”,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因此,一方面,要将礼仪文化建设与培育正确的、科学的利益观结合起来。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要解决好因为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等带来的一些问题,要树立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观念,化解社会治理中的利益冲突,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另一方面,要将礼仪文化建设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把礼仪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中去,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例如,研究制定继承中华优秀传统、适应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规范,引导人们重礼节、讲礼貌。在人民群众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成就的同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