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占江:乡村振兴的生态之维:逻辑与路径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年大计,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维度和关键环节,生态文明建设在浙江取得举国瞩目的成功经验。究其实质,浙江经验是在既有体制政策的框架下所做出的富有策略性和创造性的地方性探索和渐进式改革。这一探索或改革秉持系统性和结构性的思维方式,从浙江实际出发,在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城市与乡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历史问题与现实矛盾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创生出政府、市场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多元一体治理格局以及总体治理与分类治理、运动治理与常规治理、典型治理与项目治理等多种方式相互接榫、彼此奥援的多元一体耦合机制。事实证明,以城乡共生为前提、多元主体参与的复合型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乡村长期难以化解的环境危机。
近年来,浙江经验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双重推进的过程中,如何超越激进环保主义和环保形式主义的两极思维、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如何处理指导思想与具体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跳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维窠臼,这些无疑是自然风貌、资源分布、气候类型、地质构造、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等不尽相同的各个省市地区所必然面对的实践难题。浙江经验无疑能够为其提供一定的典型示范和思想启迪。然而,必须看到,浙江经验是一部流动的现实而非凝固的历史、一个立体多面的结构而非线性单维的平面、一种地方性经验而非普适性经验。浙江经验所富含的示范意义应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角度理解和把握,不能将其模式化、教条化乃至绝对化。在某种意义上,浙江经验本身即表明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良性互动是中国发展与改革的应然之途。
[参考文献]
[1]晏阳初.农村运动的使命及其实现的方法与步骤[J].民间,1934,(11).
[2]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苏杨.浙江经验:“三生统筹”理念下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J]. 环境保护,2006,(4).
[4]包智明.环境问题研究的社会学理论——日本学者的研究[J]. 学海,2010,(2).
[5]张玉林.中国农村环境恶化与冲突加剧的动力机制[A].洪范评论(第9辑)[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6]陈占江,包智明.农民环境抗争的历史演变与策略转换——基于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的关联性考察[J].中央
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7]习近平.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N].浙江日报,2003年8月8日.
[8]洪大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环境问题——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J].东南学术,2000,(5).
[9]王学渊,周翼翔.经济增长背景下浙江省城乡工业污染转移特征及动因[J].技术经济,2012,(10).
[10]习近平.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N].浙江日报,2005年8月24日.
[11]孙慧宗,兆宣.浙江发展民宿经济 提升乡村旅游市场价值[N]. 海南日报,2017年7月6日.
[12]郎富平.浙江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7,(3).
[13]金许斌,蔡凤.东阳187名乡贤回归助推基层环境治理[EB/OL].http://society.zjol.com.cn/201706/t20170606_4178877.shtml
[14]奚金燕.浙江临海“乡贤+”模式崭露头角 塑美丽乡村新图景[EB/OL].http://www.iecity.com/taiizhou/new
s/detail607817.html
[15]张玉林.农村环境:系统性伤害与碎片化治理[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2).
[16]习近平.从“两只鸟”看结构调整[N].浙江日报,2006年3月20日.
[17]折晓叶,陈婴婴.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1,(4).
原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上一篇: 温铁军:生态文明转型与“去殖民”话语建构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
-
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