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梁: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内在关系。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论”,从时代范畴、历史范畴和哲学范畴考察,“两山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核心地位的价值;其每一项概念范畴,都指向鲜明的理论与实践范式。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两山论;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且在表述中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同时,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强化和凸显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的表述。这既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同心同德建设美丽中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更表明党和国家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时刻,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历史性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要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仅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也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政地方时期的有关论述中,而且体系非常完善,主线非常明确,相关文献很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这些表述,在理论界并及其他不同场合、社会各界,概括形成涵盖“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基本范畴的“两山论”、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条件论”“实现论”的著名科学论断。系统完整地阐释这一科学论断,是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貌,我们深切地意识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有时代性、有历史性,更有哲学性;任何一项特性,又无不充满着“发展与保护”观、“生态与文明”观、“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观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应然性、历史必然性加以哲学思考,可以得出结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赋予当代中国和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辩证法,为从根本上科学认知生态文明、践行生态文明提供了价值遵循和实践范式。
一、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论”的时代性
(一)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要保护,经济要发展
近现代以来,由于贫穷落后,中华民族所承受的磨难和发展的艰辛让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时刻的每一个中国人都铭心刻骨,对发展的渴求尤其迫切。改革开放近40年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国人民以自己勤劳、坚韧和智慧的发展烙印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令人赞叹的“中国奇迹”。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毁山开矿、填塘建厂、追求“短平快”经济效益而纷纷上马“两高一低”项目的现象,导致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声音和实践导向。
(二)宁要绿色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从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中的必然选择。我国是占世界1/5人口的大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协调发展的压力非常大。一方面,发展中产生新的环境问题,总是在不断显现,增大环境资源容量;另一方面,我们试图用更短的时间把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累积、逐步消化和转移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快速解决,压力更大。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再也不能使环境问题一层一层堆积下去、掩盖起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金山银山的根本来源,绿水青山是人类赖以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必须坚决守护,坚守底线和环境保护不动摇。一旦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矛盾时,必须毫不犹豫地把保护生态放在首位,而绝不可再走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老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这充分表明,建设生态文明,既不是要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不是继续工业文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模式,是要达到包括生态价值在内的经济、生态、社会价值的最大化,要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谋求可持续发展。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我们曾经存在两种错误观念,一是认为发展必然导致环境的破坏,这构成了唯GDP论的思想基础;二是认为注重保护就要以牺牲甚至放弃发展为代价,成为懒政惰政的借口。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指明了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型,确立了生态思维方式,对于纠正上述错误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从发展观的角度看,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贫穷不是生态,发展不能破坏。一方面,要保护生态和修复环境,经济增长不能再以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毁坏为代价,引导生态驱动型、生态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即经济的生态化;另一方面,要把优质的生态环境转化成居民的货币收入,根据资源的稀缺性赋予它合理的市场价格,尊重和体现环境的生态价值,进行有价有偿的交易和使用,即生态的经济化。这需要我们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水权、矿权、林权、渔权等自然资源产权的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实施生态权、排污权等环境资源产权的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等。以有效实践“两山论”的浙江省为例,实行“八八战略”十年实践,通过环境保护与推进生态经济相结合来化解两者对立的矛盾,把环境保护与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改变政府管理方式、推进资源产权制度等联动起来,成功验证了绿水青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且环境保护与财富增长进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更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破解了在传统工业经济系统内无法解决的诸多难题,开创了自然资本增值与环境改善良性互动的生态经济新模式。[1]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时代性,体现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三段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发展的生动写照、阶段跨越的三个过程。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些过程,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坚定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之路,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文明发展之路,创造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2]
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两山论”的历史性
(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明于天人之分,开创人类纪元时代
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历史相比非常短暂。人类曾长期停留在蒙昧时代,人基本上以动物的生存方式适应自然,与自然没有决然的界限,人群逐水草而居,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马克思对此指出:自然界在猛兽的胃里为不同种的动物设立了一个结合的场所,合并的熔炉和相互联系的联络站。经过与自然界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顺应和适应,人类才把自己同动物分离出来,逐步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觉意识,改变了人完全依附和从属于自然的地位。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地者,生之始也”,但“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即是说,“明于天人之分”“有用为人”“制天命而用之”,是人自觉意识的觉醒、是人类的文明的起始,也是人类纪元的开始。人类纪元的时代,通过人的生存和发展获得“金山银山”,这是远古时代人类的梦想。
上一篇: 王凤才: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下一篇: 温铁军等:生态文明战略下的三农转型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