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生态文明的根本在于回归“实际导向的问题意识”
在当前世界上整体不安全的形势下,中国既是世界最大市场,也是最安全国家。尽管中国还有那么多的经济问题,但是随着基本建设投资,资源性实体资产的价值量在不断上升。比如,进入工业化之前,中国的土地资源的价值量大概是100亿;进入工业化之后变成1万亿;现在基本建设修到农村后,农村的土地价值开始进入百万亿级的规模。这些年国家的国债投资尽管造成了严重负债,却使得实体资产的价值量得到上升,中国现在实体资产的总价值量在500万亿左右。相对地,金融资产的价值量就小得多,约180万亿,因而还有很大空间来增发货币,但条件是本币不对外,以中国自己的政治强权向本国货币体系赋权。
其他金砖国家失败的原因就在于金融开放,中国因金融不开放,而事实上出现了一个依据实体资产来增加货币资产的独立空间,这个空间被中国自己占有也就意味着货币增发的收益被自己占有。不管这个占有者是谁,总之它留在我们国家内部。相较于实质资产500万亿、金融资产180万亿,债务资产60万亿尽管数额很大,但只要国家坚持现在的发展趋势,它相对于实体资产和金融资产而言,还是有作为分子而可相对缩小的趋势。
中国二十一世纪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首先是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国情的约束和安全趋紧下,在工业化已经造成生产过剩的现实的矛盾面前,中国提出了新时期的战略调整。2002年城乡统筹、2003年科学发展观、2004年和谐社会、2005年新农村建设提出两型经济、2006年农业多功能性、2007年生态文明、2008年宏观调控提出两型农业并指出2020年要实现两型农业、2009年包容性可持续发展、2012年美丽中国、2013年城镇化战略同期“留住乡愁”+美丽乡村、2014年新乡贤治理、2015年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016年绿色生产方式,不断调整这些政策思路,最后提出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其标志着中国决策层在决策思想上不断提出与时俱进的概念。
从历史比较来看,东西方在遭遇生产过剩大危机下出现了不同走向:西方遭遇1929-33年生产过剩大危机走向世界大战;战后在1970年代再次遭遇生产过剩危机走向金融资本全球化。中国遭遇东亚金融风暴引发1998年生产过剩危机启动国债投资于大规模基本建设;遭遇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引发2012年生产过剩危机之后自觉提出生态文明战略。
可以说,中国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是在遭遇生产过剩大危机的战略转型。(完)
*本文为温铁军教授于2017年7月14日“中国乡村建设学术研讨会暨永春生态文明研究院成立仪式”上的主题演讲《中国的生态文明与乡村建设》。
下一篇: 蒋斌 周薇:中国改革开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