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中国将进入绿色生态文明时代

作者:胡鞍钢时间: 2012-12-24 09:16:06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近日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相关问题接受了《经济参考报》专访。他说,十八大报告将促使中国进入到绿色生态文明时代。在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体系中,生态文明建设不但是重点更是难点,不断增加中国文化因素将是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宣言的指引下,通过国家规划的引导,推动整个社会增加绿色投资、实现绿色创新,就能促进生态资本的增加和绿色财富的积累,使社会经济走上绿色发展道路,最终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是重点更是难点

  

  胡鞍钢从对现代化的定义谈起。他说,根据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张培刚的工业化理论,我们可以将“现代化”定义为在全社会范围一系列现代要素以及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它的含义:一是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二是全社会范围的现代化,这包括: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三是现代要素以及组合方式,特别是教育、文化、知识、技术、信息五大要素。四是一个连续的变迁过程,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变革的过程。因此,这个现代化的理论会为我们进一步去理解党中央现在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奠定理论基础。

  胡鞍钢说,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一核心目标。这个核心目标特别提到了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单独一节提出的最核心的观点,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亮点之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法解释了为什么我国需要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胡鞍钢表示,十八大报告可以说标志着中国进入到绿色生态文明时代,绿色工业革命时代。尽管我国经历过长期的农业文明并达到高峰,近代很晚才进入现代工业文明,到现在成为世界最大工业国和工业出口国,但是工业文明还没远未完结,不过我国也开始同时进入到绿色生态文明时代,并在全世界高高举起绿色发展的旗帜,引领南方国家创新超越北方国家的绿色现代化。这是胡锦涛总书记给我们和世界传递的最重要信息。

  从世界工业革命历史来看,从18世纪中叶以来先后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中国还没有完成三次工业革命,还需要继续推动和进一步去完成这个过程,不过我国同时开始启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工业革命。这表明,我国作为工业化、现代化的后来者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可以用比较短的时间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任务,加速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信息革命。当然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没有完成,我国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业化、信息化,而且要“两化”融合,但是同时我国也需要“绿色化”。我国在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中重点强调的都是“两化”融合,现在要强调“三化”融合,绿色化就是当代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它在英文中是没有的,是我国率先提出来的。

  胡鞍钢认为,在“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体系中,生态文明建设不但是重点更是难点,对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最难的就是生态文明建设。他说,现在看经济方面的主要指标我国基本上都会提前实现,比如说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GDP翻两番的目标,这个肯定会提前实现;十七大报告又提出人均GDP翻两番,我国也会提前实现;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人均收入翻一番,还是可以提前实现。而实现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相当困难、相当艰巨、相当繁重。

  在谈到促使现代化实现的“三要素”的时候,胡鞍钢表示,不断增加的中国文化因素也是促使生态文明建设成功的关键。他说,我们怎么去理解中国文化因素,对构建中国理想社会的独特创新和社会实践,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之家”、“小康水平”,以及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含义和基本内涵有两条,第一条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全面建成,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第二条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和谐、更加绿色的小康社会,特别是更加公平、更加和谐、更加绿色,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和绿色中国。

  

  党中央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化

  

  胡鞍钢表示,党中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有历史沿革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都做了重要论述,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能够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在开放吸收国际前沿思想的同时,提出具有中国原创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构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对于生态文明的理解,经历了从不认识到有认识,从浅肤认识到深刻认识,从局部认识到全面认识的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设计过程中,生态文明从“无位”到“有位”,从“副位”到“主位”;从无目标到有目标,从一般目标到核心目标,最终成为贯穿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的核心支柱。

  同样,从“九五”计划开始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生态文明发展目标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量化。胡鞍钢认为,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绿色工业革命的发动者,参与者,创新者和实践者,率先制定了旨在实现绿色发展的国家规划,实行了绿色发展的战略,采取了一系列绿色创新的行动,以期实现绿色现代化的目标。

  胡鞍钢表示,在“十一五”规划时,就已经提出要通过设计约束性量化指标来促进政府转型,实现中央和地方、企业之间的激励相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共同走上绿色发展道路。“十二五”规划更是成为中国首部绿色发展规划和中国参与世界绿色革命的行动方案规划,成为21世纪上半叶中国绿色现代化的历史起点。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道路

  

  党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宣言,不仅系统地阐述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布局,还提出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多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重要的是,明确了构建生态文明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建设,而这些核心思想都能够通过国家规划来真正落实到实践中。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描绘出了中国的绿色发展道路,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绿色发展指标的比重大幅上升。就优先指标来看,资源环境指标由“十一五”的7个,占31.8%,提高到“十二五”的8个,占33.3%;如果以实际标数来看,绿色发展相关指标共12个,占了42.9%。另外,还有一个提高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指标,以及4个教育科技指标,这些指标都间接促进了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的间接指标和直接指标达到了17个,占主要指标的60.7%

  其次,充分强调经济系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全面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以绿色增长带动绿色福利和绿色财富。具体而言,在绿色增长方面,规划中包括服务业增加值,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等指标;在绿色福利方面,包括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等指标;在绿色财富方面,包括耕地保有量、森林增长,污染排放等指标。纲要还专门分章节讨论了具体的绿色发展政策: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拓展金融业服务,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等配套政策措施。

  第三,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规划首次将“深化资源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作为五年规划改革攻坚的方向。要求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把绿色发展贯穿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环保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等措施,激励企业发展转型,走上绿色发展道路,成为绿色发展的主体,实现国家绿色规划和企业绿色发展的创新合力,绿色生产方式与绿色消费方式的创新合力,最终推动世界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与消费的绿色转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