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云:走绿色有机农业之路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情势下,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也是我国最紧迫的民生问题之一。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并使之逐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既是我国13亿人口食品安全和营养改善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华农耕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之举。
一、绿色有机农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人类自有史以来,农业生产大致经历了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到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阶段。现代农业除了依靠大量消耗石油产品提供动力以外,所使用的化肥、农药、添加剂和塑料薄膜等生产资料,也都以石油、天然气为能源和原料,因而又称为“石油农业”。这种靠工业和科技装备的石油农业,虽然其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长期过量使用,导致土壤退化、重金属残留超标、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全世界每年有200万—500万农业从业人员农药中毒,4万人死亡。
20世纪下半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尝到石油农业带来的环境恶化苦果后,率先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方面进行了探索。英国植物学家霍沃德于1931年最先提出了“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概念。1972年,全球绿色运动进入高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在法国成立。有机农业将土壤、植物、动物、人类和整个地球的健康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加以维持和加强,在保护当前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健康和福利的同时保护环境。据2010年《世界有机农业》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3500万公顷农用地被用于有机农业生产。
经专门机构认定,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无污染、安全、优质、富含营养的绿色有机农业产业体系。其中,绿色食品有A级和AA级之分。A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和物理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AA级则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肥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采取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相同于有机农业)。由于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出自限用或不用化学物质的环境友好型农业产业体系,人们将这两种农业统称为绿色有机农业。
二、绿色有机农业的本质特征及其优势
绿色有机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石油农业的深刻变革,是人类农耕方式质的提升和飞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新型农业模式。其本质特征和优势可归结为:
(1)标准的规范性。绿色有机农业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准则,使农业的技术和管理标准化——生产有技术规程,投入有使用准则,产品有专用标识,经营有认证许可,出了问题可直接追溯到产地。这些标准、规范和准则能够确保一定时期内的市场需要和产品优质、安全、低耗、高效。当技术或实践发生变化时,其标准规范作相应的修订,吸纳最新技术成果,以适应生产、交换、购销的新需要。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实行的绿色食品行业标准总数达152项。国家对有机农业产品有更严格的标准规定,适用于有机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2)技术的先进性。绿色有机农业既采用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现代农业的良种培育和先进生产与加工技术,又创造符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民生规律的更高层次的技术模式。其生产、加工、保质、包装、运销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含量,都远高于传统农业和石油农业,因而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生态经济专家研究出的纳米增效肥,可在减少普通化肥使用量30%—50%的基础上,使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平均增产10%,蔬菜、果树等增产20%左右。
(3)产出的高效性。绿色有机产品品质好、无公害,价值、价格高,效益优势明显。山东省章丘市鲍家有机芹菜芯的价格30元/公斤,特级芹菜芽180元/公斤,亩均收入1.5万元,比普通芹菜高4倍多。胶州市的有机大白菜精包装卖到45元/颗,菜农户均收入10万元。青岛南寨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培育的“黑花生”,锌和硒的含量分别比普通花生高48%、101%,加上富硒和绿色食品认证,卖到50元/公斤。2009年北京市一份市场调研报告显示,虽然有机食品价格贵很多,但大多数消费者仍愿意购买。
(4)资源的循环性。绿色有机农业强调有机投入和生物措施,将农业和人畜废弃物资源化后再利用,既创造价值、效益,又培肥地力、优化环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循环经济”模式。农作物秸秆还田和气化发电、人畜粪便沼气工程、生物菌肥的使用、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把猪粪加工成初级有机肥,既消除了面源污染,又产生了经济效益,而且用这种肥种植的葡萄颗粒大、甜度高、色泽好,批发价比用化肥种植的葡萄高2倍多。山东省诸城在全市200多个蔬菜大棚推广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以秸秆替代化肥,降低成本50%,蔬菜增产50%以上,农民增收40%以上。据专家测算,绿色有机农业不使用或限用石油化工物质投入,可减少碳排放20%—50%,是名副其实的“低碳农业”。
(5)生产的惠民性。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既提供安全、无公害食品,又延长产业链,扩大就业,惠及民生效果显著。据专家研究发现,有机植物产品中含有更多的干物质、矿物质和抗氧化微量营养素,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C、铁、铜和锌等微量元素,以及抗癌和防心脏病的次生代谢物质。由于绿色有机农业注重有机肥的收集和应用,实行精细化种养管理和市场营销,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创业。甘肃省在不同地域创建的11个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26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00多个、经销经纪人近万名,累计实现劳动力就业500多万人,获取劳务收入25亿多元。从事绿色食品产业劳动者的收入是普通农民的2倍。
(6)发展的可持续性。绿色有机农业以有机土杂肥替代化肥、以生物技术替代高毒剧毒农药,合理配置农业投入品,节约资源、优化环境,确保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湖南省湘阴县发展绿色有机农业,通过精选良种、秸秆还田、“猪—沼—稻”生态模式、测土配方施肥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等生态技术,居民生活区内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人畜禽粪便基本做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100%,化肥、农药使用量大为减少,以蜘蛛为主的害虫天敌种类多、数量大,沟、港、渠道水生生物密集,田间看不到病虫危害,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和环境改善。
三、中国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我国绿色有机农业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2008年全国绿色有机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实物总量与1997年相比,分别增长了6.8倍、13.3倍。其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自1997年以来,以年均24.7%的速度增长。绿色有机食品已成为国内大中城市居民消费的“热点”、农产品出口的“亮点”、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增长点”。但我国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规模有限,品种数量也少,主要大宗产品产量仅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5%左右。与日益剧增的国内外消费需求相比,现有的农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和供给能力都不相适应。
我国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这主要包括:(1)丰富多样的物种和自然资源。全国农业开发利用的栽培植物、畜禽、鱼类、食用菌、昆虫等已达万种以上。不同区域培育出许多极富地方特色、驰名中外的农林牧渔产品。这些区域具有适宜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技艺,一经开发便可形成大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知名产品和生产基地。(2)丰厚的有机质肥料资源。据农业部估算,全国年产有机肥总量达48.8亿吨,其中畜禽粪便为20.4亿吨、堆沤肥20.2亿吨、秸秆类资源7亿吨、绿肥1亿多吨、饼肥2000多万吨,可提供的氮磷钾养分在6000万吨以上。大力开发利用有机肥料,不但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还可以转化农业废弃物、根治面源污染、改善农产品品质,同时也开辟了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3)全国各地遍布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工艺。充分发掘、利用这些技术工艺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对发展绿色有机产品、实现产品增值增效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4)城乡居民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和认同与日俱增。绿色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消费理念和品牌,受到了愈来愈多的企业、农户和消费者的认同。(5)党和政府已就根治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农业做出战略性决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方针的制定和落实,将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供强大动力和政策保障。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