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农村土地改革不能突破三条底线
再比如国外那些现代化的鸡场,三层高,每一层有鸡笼八千个,只有两根管子和一个传送带,一个管子往里送饲料,一个管子往外送粪,传送带就是鸡蛋,你会看到鸡蛋滚滚而走,一年八亿个鸡蛋。现代化到这种程度,对投资和管理要求都很高,这不是我国一般的农民或很多组织能做得了的,那就得引进社会资本,让工商企业跟农民一起干。
由于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各地生产的农产品品种不同,用一个模式解决不了。刚才我讲的三类:大田的、鲜活产品和规模化养殖,都是公司经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还有更多,更好的方式,所以要通过实践去检验、去寻找。这个过程将会很长很长,但千万不要着急,我国六十多年来的基本教训,就是着急,一着急就出事,多少年缓不过来。
对待中国农业现代化要有历史的耐心
在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讲到土地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讲到农民工逐步减少,发展现代农业,他用了一个词,非常有分量:"我们要有历史的耐心"。
我们可以从日本的农业体制变迁的过程中借鉴他们的成功之处。日本政府从追求土地分配的公平转向追求土地的利用效率用了十八年时间。而我国从开始承包到现在35年了,却还停留在最初的公平,这是一种浪费,我不赞成。
日本从1946年开始土改,1952年完成土改(和我国在同一年完成)之后,全国一共有7500万亩地,有610万农户;时过境迁,到2005年的时候,日本的耕地减少到了不到7000万,而农户减到了400万,少了210万。就是这六十年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让日本农民减少了三分之一。
这要历经几代人的时间,所以我们要有点历史的耐心。第一,要像注重新型主体一样去关注农户,因为个体农户仍是最大的经营主体。第二个两类主体都要重视,生产产品的主体,提供服务的主体。第三,就是要有适度的规划,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第四,要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他自由的去发展。最后,对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我们要有点历史的耐心。
来源:大学问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