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实现“三化同步”关键在深刻理解其内涵

作者:刘奇时间: 2012-09-06 10:21:42

  

  推进三化同步,必须重新寻找农村改革的动力源

  

  农村改革现在声音越来越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靠改革推动,没有改革,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这里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实现人的回归、“业”的重构、“场”的再造。所谓“人的回归”就是农民要有积极性参与改革。农村改革靠谁?就靠农民。30年改革成功经验的基本一条就是农民自己的创造,没有他们的创造,农村改革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承包制之后,农民释放了家庭能量,有了剩余,发展乡镇企业。一看乡镇企业红红火火,国有企业就借鉴乡镇企业的做法进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从而确立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中国改革的成功就是这样一个逻辑关系,没有农民的创造,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就确立不了,是农民开拓了这么一条路子。所谓“业”的重构,就是农村产业要有新的增长点,要发展新兴产业,让现代农业成长起来,重构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所谓“场”的再造,就是环境,农村的基础设施、管理、服务都要跟上。

  先说农民:农民不能只做改革的旁观者,而要做推动者。

  现在农民对改革没兴趣,没有积极性,一说改革,就怕是又有谁借改革名义来剥夺自已的权益。现在有些改革让农民很寒心,没得到实惠,反而权益被剥夺。从大的层面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许多方面的推进因素,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靠“三户”的作用,即农户、储户、散户。农户的贡献:就表现在“三圈”上,即圈地、圈钱、圈人。

  “圈地”:改革开放以来,3亿多亩土地没了,有专家测算,农民为土地付出了几十万亿的代价。国外修高速公路,买地的成本几乎占一半,我们大概只占不到10%的比例。城市膨胀、房地产开发就更不用说了,开发商几万、十几万一亩拿来的土地,转手一卖就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一亩,后面的分配都没有农民的事了,农民就拿那么一点点补偿款。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研究: 1989年到2010年的21年间,全国土地出让金从4.5亿元飙升到3万亿元,增长了6732倍,而卖地收入相当于地方财政的比例涨幅也超过300倍。全国现有约600个高尔夫球场,大的占地5000亩,最小的也有1000亩,按平均每个2500亩算,总占地也达1500万亩,那就是1500万农民的土地。全国经常打高尔夫球的人员约33万人,为了这33万人的高档享乐,很轻松地就征占了1500万个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全国有180多个城市规划要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北京都没敢提要建国际化大都市,二三线城市却敢提,醉翁之意不在城,而在于可以借机征地。18亿亩土地红线怎么能守住,是个严峻的问题。“圈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加上邮政储蓄都是从农村吸储,基本上不给农村贷款,邮政储蓄是完全不给农村贷款,把钱从农村吸走建设城市、发展工业。农民从金融机构贷款只占全部信贷余额的5.1%,20多年来,这个比例几乎没有变化。“圈人”:政策上只给一句话——允许农民进城,就让城市繁荣了。城市本来有农民的份,但我们的二元制度实行之后就没他的份,打开城门让他进,农民高兴还来不及,哪还顾得上被剥夺了什么。2亿多农民进城打工,作出了巨大牺牲、巨大贡献。一个农民每年创造3-5万元的劳动价值,只拿走万把块钱,剩下的全部贡献给城市。储户的贡献:有人测算,物价涨了,利息没涨,就这一项,银行从储户那里一年剥夺利息大概14000亿,而储户的最大群体可能就是农民,人多啊,农民最相信银行,有点余钱没别的用途,就存在银行,但他不知道,本来想升值,却一直在贬值。有人测算80年代初的一万块钱,相当于现在的上百万,但如果存在银行,恐怕利息涨不了多少,物价涨了这么多,贬值那么厉害,农民还蒙在鼓里当“冤大头”。散户的贡献:我们股票市场上广大股民全军覆没的很多。我们的国有企业就是靠股市圈钱,才发展这么快,它的资金来源除了银行,就是股票市场圈钱。我们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在股市一路下跌的背景下,股市市值却保持一路增长,现在美国市值第一,我们是世界第二,达25万亿元左右。因为钱没地方放,存银行也没多少利息,人们只能到股市押宝,都想通过这个方式捞一点,结果不仅捞不到,反而血本无归。美国测算,50年来股民平均每年从股市获利8%-10%。建股票市场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融资嘛?让企业和股民都得到好处,但我们是违背这个规律的,就是牺牲股民利益为企业捞钱。农民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的积极性大受挫伤。

  第二是农业:农业不能只是38、61、99部队的练兵场,而要成为农村精英的用武地。现在种地的就是妇女老人儿童,农业部调查平均年龄在五十几岁。农大的一个专家调查,在一个村里,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说自己是村里最年轻的劳力,谁家有什么重活都找他,没有年轻人在家。有一篇小说《当大事》里写道,人死了,村里找不到能抬得动棺材的人,只好把棺材拆开,就近挖坑掩埋。农村精英单向道地流向城市,没人愿意种地,这必须改变。现在80、90后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末代农民”,非常希望他爹是“末代农民”,那样自己就不做农民了;顶不济自己成为末代农民,他们的儿女就不再是农民了,这就是他们的最大追求。这种社会心态造成农村人才枯竭,而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要有现代农民。因此,要创造适合农村人才成长的好环境,让农村一部分精英留在农村去显身手,让现代农业成为他们的用武地,使他们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第三是农村:农村不能只是城市工业的消费场,而要成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地。家电下乡、建材下乡、汽车下乡,现在证券也想下乡,因为一片反对之声没下去,都是想从农民口袋里掏钱。农村是一个巨大市场,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市场,可以说是中国潜在的、战略性市场储备,八、九亿人在那消费。农村固然是消费场,但同时也应该是新兴产业的发展地,不然的话,农村想发展起来是相当难的,光靠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那都是输血,必须自身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成长起来,农村必须培育自身内生性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现代化。所谓新兴产业,一个是旅游观光休闲产业,潜力非常大;一个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一个是传统手工艺,许多传统手工艺都失传了,应该很好的开发,非常有价值;再一个就是新型能源产业,风能、太阳能、沼气、秸杆利用,目前世界的三大前沿科技——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这三大前沿科技中有两项在中国农村都可以很好地开发,新能源、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

  因此,寻找农村改革的动力源要从这些方面入手。总之一句话:要实现人的回归、“业”的重构、“场”的再造。(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做到这一点,农村改革才有新的动力。

  

  推进三化同步,必须重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需要很好的进行调整。从大的宏观方面看,三次分配都有问题。第一次分配是靠市场分配,合理的结构应该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但现在是金融为王,谁占有的财富多,谁获取财富的能力就强,劳动占分配的比例很少,这是一个很不合理的结构。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数据,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从1978年到2005年,与劳动报酬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第二次分配是政府分配,这里面有两个不合理,一个是税收不合理,高收入人该多征税的征不到,企业大老板整个企业都是他的,但他也弄个工资表只拿几千块钱工资,其实吃喝拉撒所有消费都算在企业成本里面,很难弄清楚实际收入。低收入人反而是人人纳税,每个人、再穷的人到商场买东西,那里面都有消费税,这是不合理的。美国只有20%的人纳税,香港也只有30%的人纳税。美国最近有138位富豪向国家提出报告:为了国家,多向我征税。而中国的富人却在比赛逃税。另一个是资源配置不合理,本来福利制度应该向弱势群体、生活质量差的人倾斜,咱们正好是反过来,农村人生活质量差,享受的福利待遇反而低;城市人生活质量高,方方面面条件都好,反而享受的福利待遇高,这是一种反福利的制度设计。第三次分配是慈善事业和社会捐助,发育不健全。我们的慈善机构就2000多个,美国大概是100多万个;我们的基金组织2000多个,美国是12.2万家。我国有1500万家企业,有过社会捐赠记录的不到1%,99%的企业没有社会捐赠记录,只有13万家企业有过。美国企业每年把纯利润的10%拿出来搞社会捐助,他们觉得这像纳税一样,取之于社会,还要回报于社会,是一种职责、义务,我们的企业还没有这个意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