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i will志愿者张海伦——“在志愿行动中成长,让志愿精神温暖更多人”——i will 安心行动志愿者系列报道(七)
导语:
i 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始于2020年初,是一个由多家社会组织和基金会、志愿者共同发起和参与的抗疫志愿行动。自行动开展以来,哪里有疫情,i will 志愿者就会走到哪里,辗转于国内外几十个地区,用专业志愿者的力量,让居民安心,社区安定,信心安住。自2022年4月13日i will-安心志愿行动启动以来,陆续有600多名志愿者应召前来,积极加入志愿项目。各方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建制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援助活动,为疫区民众渡过难关贡献他们的力量。在此过程中的每一名志愿者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位志愿者的工作都值得被记录、被传播、被铭记。为此我们推出i will志愿者故事系列报道,讲述来自云上抗疫志愿者的心声和感受。
本次我们采访到的是i will-安心志愿行动督导组的张海伦。她是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的督导师、社会心理指导师,在听说了i will-安心志愿行动后,觉得特别有意义,于是就参加了进来,并且成为了督导一组的组长,担任四师的督导工作。在北京地区疫情发生后,她带领一组率先报名进入了朝阳区周家井社区的服务群,后来又进驻平谷区向阳社区,她与组员还有四师团队精诚协作,共同为社区居民带去温暖。
为居民服务的志愿宗旨
张海伦说:“我们社会心理服务是非常贴近地气的,我们做了社区和居民之间非常好的纽带”。张海伦和她的团队在志愿服务中也一直秉持着一起服务居民的宗旨,让志愿服务真正的深入民心。疫情爆发后,很多居民因为居家隔离不能外出、每天需要排队做核酸等产生了一些负面情绪,于是张海伦和团队中的专业人员不仅耐心给居民们解答关于核酸、健康宝等日常使用困惑,还关注着居民们看待身边发生事情的态度。通过社会心理服务陪伴居民,逐渐调整大家的认识,让居民们对于很多事情的感受也在发生着改变,负面情绪也随之缓解。
而他们小组的工作也不再局限于原本规定的晚上2小时的工作时间,而是对于居民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也正是因为他们对居民们的耐心服务,让每一个居民都感到心里暖洋洋的,给大家一种信念:不管有什么事情志愿者都会尽心照顾好每一个人。也正是因为张海伦和团队成员们的志愿服务,带动了居民们自发的志愿精神,使整个社区产生了良性互动。
在摸索中一点点成熟
在服务开始的时候张海伦和组员们是一点一点发现问题,积极复盘并不断改进。面对居民,从最开始的不知道如何破冰、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气进行线上交流,群里回应的居民也是寥寥无几。后来,张海伦和她的小组提前进行各种的模拟演练,在真正面对居民之前,通过对可能遇到情况的模拟,让四师小伙伴们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相似的情况也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同时她使群内知识推送变得有意义,真正能帮助到居民们。
她说:“不仅要通过观察看到哪些地方我们可以帮助到居民,也有哪些地方我们可以帮助到四师小伙伴,也包括我们所有的志愿者,我们要多为志愿者去考虑,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团队内部,从最开始的通知都会被志愿者的签到冲掉而影响工作效率,到后面通过复盘、讨论,和群秘一起开发出小程序,方便、快捷同时提高了群里消息的传达效率。如今的小程序可以打卡、登记时长、轮岗接龙,极大的提高了志愿者们的工作效率。
坚持志愿服务发扬i will精神
坚持了很多年志愿服务的张海伦,在这一次i will-安心志愿行动中也有新的体会和收获,不同于以往只和心理工作者一起进行志愿服务,这次通过和不同专业工作者的接触与共事,让她感慨道:“奉献,不论各行各业;志愿工作,无论各行各业,只要是你有这份心,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这个大家庭,我觉得就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张海伦在采访中最经常提到的便是“i will精神”,她说她最大的收获便是看到i will精神改变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这个就是志愿工作的意义所在。谈到对于i will的期待,她说“i will是我参加以后觉得特别有意义的一个志愿服务项目,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小伙伴加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我们一起成长。也希望i will的精神能够不光在北京、在上海,还能够在更多的地区,在更多的城市,在更多的居民群当中去推广和发扬,温暖更多的人。”
采访者:i will志愿者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 黎书辰
撰稿者:i will志愿者 首都医科大 张天宇
审稿者:i will志愿者 北京中学 王思嘉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
-
2023-10-16
-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