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乡村振兴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及解决方法刍议

作者:向远时间: 2023-11-30 11:00:35

  国家乡村振兴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及解决方法刍议

  向远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中华民族走向工业文明时代。2012年后中央先后制定了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又一次挑起了历史重担,推进新一场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2022年世界人口达到80亿的历史最高水平,未来仍将持续增长。于此同时面临地球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生态环境危机持续加重,从根本上规定了新的社会革命是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革命,是全球意义上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变革。完成这样的变革,必然要求全人类实现智慧大飞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正在进行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背景。站在基本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基础上,我国未来建设将从乡村入手,从村民需要出发,通过“民主协商”,构筑“地合人和”基础;通过有机合作社、有机村庄建设,从根本上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和谐,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这是一条积极稳妥,通向生态文明时代的现实道路。

  1、我国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城市化任务,新发展时期正在到来

  迄今为止,关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时间点,学界有6类研究结果,时间分布在2010年到2020年之间。分别为:按照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来评价,中国在2010年即完成了工业化,这一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份额第一次超过美国,占到全球的22.5%,到201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近30%,超过世界制造业大国美、日、德三国的总和;以工业从业人员占比评价,我国于2012年工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30%以上,实现了现代化。由于中国超大规模人口结构,工业从业人员比重始终未占到全社会就业人员第一的位置;200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0%,稳步保持这一水平持续10年后实现了工业化,这一时间点在2013年;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称,目前全国约70%的人口已经实际进入城镇及其周边地带,中国城镇化进程已经完成;如果以工业增加值在GDP的占比计算,加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比重综合判断,应当于2019年实现了工业化;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期的研究结论,中国是在2020年基本完成工业化的。

  上述多项标准衡量结果表明,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用60—70年时间完成了工业化。与全世界曾经最大、最早的工业化国家上百年工业化历程相比,少用了30%~40%的时间,而与世界工业化近300年历程相比,则仅用了约四分之一的时间。今日中国工业化发展,已经建成覆盖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全部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产业门类,形成了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工业化历程中达到的最大规模与最高水平。可以有把握地讲,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从历史进程认识,我国现代化进程发生于世界工业化后期阶段。由于发展迅疾、规模巨大,决定了其发展的特殊性。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城市化迅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随即遭遇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新冠疫情爆发、俄乌冲突,国际市场萎缩,加之世界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进步、中西方矛盾加剧等因素共同作用,国民经济两个市场调整期。近期统计资料显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大城市,转入中小城市,或者选择回归乡村。2020年有超过500万“农民返乡”,2022年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今年以来大量农民工因城市就业不明朗,在陆续返乡。从全局认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任务已经基本完成,需要开辟新的战略建设战场,筑牢基础,完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实现民族复兴。

  2、全球工业化发展势头衰落,乡村振兴成为国家建设的当务之急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工业化发展尽显颓势,社会矛盾、人与生态环境矛盾加剧。主要工业化国家间、国家集团间矛盾激化,多种冲突、战争笼罩世界;贫富差距加大,难民问题严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反复爆发。与此同时,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持续积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水资源不足与污染问题、土地荒漠化问题、生物多样性建设问题警报频频拉动,发达国家尚且自顾不暇,发展中国家多数无力顾及。昔日雄心勃勃的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动力衰竭,推动力明显减小。

  1978年后,我国启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40多年之后的今天,在取得工业化、城市化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乡村衰退问题。乡村部分食品安全、粮食安全、乡村社会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农业安全同步爆发。这是我国有史以来遭遇到的最严重的文明危机。中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农业历史悠久,保留有最丰富的农业历史遗产。尽管中国发展处在工业化的后期,但导致农业与乡村发生重大危机的事实,说明工业化、城市化的不可持续性。

  农业与乡村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工业与城市是在农业与乡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失去了农业与乡村基础,工业化、城市化终将败落,人类文明之花终将凋谢。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以工业化、城市化、殖民化、资本化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心,以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时代必将到来。

  2017年,党的19大会议上制定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这是国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做出的重大历史决定。当前国家乡村振兴面临机遇期与危机期重叠的现实情况。机遇期是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国家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制定了2050年前实现五大建设目标的建设方案。危机期是指现实中的乡村中懂农业的农把式正在老去;青壮年农民多年前进城务工,在彻底地疏离农业;相关农业科技人员或者绑定在论文上与实验室,或者往返于国内外,几乎成年、成十年没有进入过乡村,没有确切的乡村生产生活概念;绝大多数的企业家长期在以钱为中心转圈,对乡村不熟悉;在行政组织方面,80与90后及之后年龄段的新一代人正走上管理工作岗位,他们对农业生产与乡村工作几乎无经验可谈,难能有正确的概念。机遇期与危机期叠加加大了乡村振兴的紧迫性与高风险性。

  3、民主协商,地合人和,筑牢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土地问题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乡村土地处于“地碎人散”状态,这是一个突出重要的问题。大量实践证明,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直接与经济的办法是通过村两委或村民小组,组织村民“民主协商”,制定方案,一举实现“地合人和”。多年来,一直有村庄或村民小组进行过类似尝试,取得了好的效果。如广东的叶屋村、湖北宜昌的宝月寺村与山西灵丘的田脊梁合作社等。当然有关实践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促进“地合人和”,除了“民主协商”,寻遍所有方法和手段,几乎找不到更好、更有效的办法了!现在有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动“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实现小田并大田;还有通过土地整治,实现了一户一田或多户一田,注意力在推动“地合”工作,而更重要的“人和”工作却较少考虑,甚至被忽略了。

  通过“民主协商”,促进“地合人和”,让农民自己当家作主,唤醒他们提升民主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成为振兴乡村工作的基本方法。而让农民靠边站,让企业家决策,或者让领导决策,以及让专家决策的乡村振兴方案和思路,就是越俎代庖,犯了原则性、方向性错误,是与习总书记的讲话及中央精神相违背的做法。

  2017年以来,在推动乡村振兴实践中,反复发生农民靠边站、农民袖手旁观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管理工作者、村两委成员的思想停留在工业文明状态,只相信资本、依靠资本,相信专家学者,相信乡村精英(或乡贤),对于广大的普通村民尊重不够,不能够充分相信村民与依靠村民。至于通过民主协商,推动解决问题和矛盾,许多的管理工作者、村两委成员不得要领。即使搞,大多也是走形式、走过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