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爱民:建设五福社会,引领人类文明
一、完善非均衡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选择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但是,对于市场经济无法达到一般均衡状态时,究竟该如何走,并没有详细的理论阐述。本文首先做一个探讨。
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场各个主体通过自由竞争,就会达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般均衡状态。但是,在实践中又发现,垄断有助于加速资本积累的速度、有助于发挥规模效益、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同时还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竞争优势。历史上,英法是靠“自由放任”实现工业化的,而德日是偏向于通过“生产集中”实现经济腾飞。
垄断的危害众所周知的,那就是它必然导致需求不足,广大人民无法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究竟如何对待垄断带来的收益和弊端,始终是各国在制定产业组织政策时面临的重要难题。这个难题很早就被发现,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两难”。
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是寡头垄断的经济格局,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加剧了寡头垄断的态势。平台经济的发展,让利润更加集中于少数人,一个网红销售,可以抢走2万家店铺的生意,可以让10万销售人员失业。
寡头垄断的危害,还表现在货币流通形式的嬗变。寡头垄断经济的货币流通形式与均衡经济的情况截然不同,那就是:寡头垄断导致利润集中到少数企业或个人手中,进而使大量货币退出流通,转为储蓄。近年来,中国的定期存款类准货币占M2的比重在快速上升,目前已经达到80%。垄断寡头就像一个大功率抽水机,每日每时地从流通领域抽取货币,把它转化为储蓄,使之退出流通。很多学者用费雪方程预测通货膨胀,结果是被无情打脸。错误的原因就是他们教条地认为所有纸币都在流通中,是一种纸币全流通的观念。李嘉图曾经犯过同样的错误,遭到了马克思的无情批驳。马克思深刻地指出,李嘉图抹煞了“货币除了流通手段的职能以外的一切其他职能”。现在学界将这个观点概括为“李嘉图教条”。
货币退出流通变成储蓄的这种情形,与历史上频繁发生的货币窖藏的情形是完全一样的,其危害性也是一样的。货币窖藏导致大量中小企业流动性枯竭,产品积压,债务缠身,最后不得不破产倒闭,进而引起大量失业,同时出现物价疲软,甚至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反过来打击企业生产,形成恶性循环。
寡头垄断的另一个危害是工资占GDP的比重越来越低。很多垄断寡头是凭借技术优势取得垄断地位的。黑灯工厂(即无人工厂)的出现,消灭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人指出,1950年每月生产一万辆汽车可能需要3千名员工,到了2010年,因为大量电脑化机械化,相同的产出,只需2百人就能完成。机械化、自动化、无人化的普及,使得无论是大规模的铁公基投资,还是大规模的出口,都不能显著提高底层人民的收入,从而也就不能显著提高消费。凯恩斯曾经认为,挖坑填坑能够拯救经济危机。但是,现在不可以了,因为挖坑填坑都是机器干,人插不上手。这就导致传统的政策措施趋于失灵无效。
我们选择了扶持寡头垄断的发展模式,就要充分发挥寡头垄断的优势,努力克服其劣势。寡头垄断的优势在供给侧,劣势在需求侧。寡头垄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把钞票变成有用的优质的资产。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工程的进度,取决于甲方钞票的厚度。意思就是说,只要甲方的资金到位,任何工程项目都不在话下。这一点,津巴布韦做不到,越南做不到,甚至美国也有点勉强,唯有坐拥强大生产力的中国能够办得到!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唯一的制造业超级大国。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超过世界第二名到第十名的总和。中国的工业产值占全球工业产值的比重是35%,这是美国12%的大约3倍,日本6%的约6倍,德国4%的约9倍。中国2023年的用电量将超过G7国家的总和,这一数字是美国的2倍有余,是日本的9倍,德国的15倍,法国的18倍。这样惊人的数字换可以列出一长串!(如钢铁、水泥、煤炭、汽车、太阳能、电池,等等)
中国坐拥如此庞大的生产力,却不能让其很好地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就在于不敢印钞票。中国虽然在产业政策上选择了一条扶持垄断的、鼓励“做大做强”的、非均衡的发展模式,但在金融配套上却坚持均衡系统的要求,如把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限制(3%,60%)奉为圭臬,比方说试图“去杠杆”,比方说大肆渲染“通货膨胀压力”,比方说反复强调的“去风险”,等等,一句话,总是认为债务越低越好。但是,如果拒绝负债,就没有办法撬动垄断寡头强大的生产力。既然选择了非均衡的发展模式,就必须拥抱债务。这些债务是无风险的、是良性的、是可以持续的、是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的。与之相反,如果不敢印钞,就会导致苦心扶持起来的生产力迅速瓦解,导致产业空心化,一旦出现空心化,通货膨胀必然要发生。
非均衡的发展模式,是一个货币耗散系统。想要维持产业链始终正常运转,就要不断地注入货币,让垄断企业有钱赚。只要有钱赚,企业就会持续生存;只要企业生存下来,生产力不倒退,就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当然,最有效、最省钱、最公平的货币注入方法,就是按人头平均发钱。
中国最早于1997年就出现了需求不足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无非是祭出如下两个驱动引擎:一是赚取外汇,实施顺差拉动;二是社会各阶层大规模举债,实施债务拉动。自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地方政府在拼命举债,债台高筑,但国家层面并没有大规模举债。2000年加入世贸,赚了3万亿美元的顺差,实现了顺差拉动。目前,传统的两大驱动引擎都已经尽显疲态。首先,出口受到美国等一众西方国家的打压,贸易环境恶化,同时中国的体量太大,西方也无法消化。同时还要指出,由于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于是出口不能显著拉动就业和消费,因此也就不能显著提高国民福利。其次,债务驱动方面,企业和家庭的债务已经达到峰值,已经无力追加举债,地方政府也是这样。唯一有能力大规模举债的就只剩中央政府了。为今之计,我们必须走出一条独特的非均衡发展的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的非均衡发展模式。
面对强大的生产力,只要印钞票,就可以轻松获得海量的优质资产和天文数字的消费品。但是,印钞票是重要的国家职能,地方政府并不具备这一职能,企业和家庭更加不具备。为此,我们郑重建议:1、由央行发给每个公民每月至少500元的消费补贴——此举旨在尽快启动消费,恢复生产。这些钱可以通过央行的表外业务发放,不必计入政府债务。2、对于数额巨大的地方债务,应该尽快由中央政府接手,尽快完成“化债”工作,让地方政府轻装上阵,再造辉煌。
只要对非均衡的发展模式在金融上打一个重要的补丁,形成“非均衡+央行发钱”的耗散系统模式,我们就可以克服非均衡模式的缺点,充分发挥非均衡模式的优点。与均衡发展模式相比较,“非均衡+发钱”的模式应该是更加高级的、更加高效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模式。但是,如果缺少全民发钱这个重要的系统补丁,则非均衡模式就会寸步难行,必然要陷入经济危机。
二、非均衡发展模式下的民间自救措施
垄断寡头每日每时地自流通领域抽取流动性,最后导致大批企业流动性枯竭,库存积压,濒于破产边缘。一般情况下,这些老板的仓库里都积压了价值相当可观的商品,但没有现金,发不了工资,甚至沦落到连自己和家属的基本生活费都难以支付的地步,开着豪车,却没有钱加油。针对这种情况,XXX先生率先开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尝试以这种商业模式使企业尽快摆脱这种困境。这种商业模式的基本操作是这样的:那些手上有滞销货的商家,携带自己的滞销商品,折价进入该系统,获得该系统的“积分”,然后用得到的“积分”去换取(相当于购买)该系统内的其他商品。这样就实现了过剩滞销产品拥有者内部的交换。事实上,进入该系统的商品不一定是滞销商品,畅销商品也可以进入该系统换“积分”,然后用这些“积分”在系统内部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加盟商家越多,系统越大,则系统的功能就越强大,系统的生命力就越强,客户体验就越好。
当这个系统发展到足够大的规模时,该系统发行的“积分”,就会拥有相当强劲的购买力,其信用等级可以与主币相媲美,这时候就会有人大量售出商品、获取“积分”,并储藏“积分”,于是又会出现系统内部“积分”紧缺的情况。这时候,系统可以通过免费发放“积分”的办法,一方面为该系统补充“积分”,同时还可以对特定的、或不特定的人群实施公益补贴。
下一篇: 辛文:从五福共享到共福事业是一个飞跃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
-
2023-10-16
-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