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平: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

作者:李义平时间: 2013-07-14 10:28:06

  第二、应当建立相应的道德和体制。正如污染应当交钱治污一样,企业家也应该对其行为所造成的结果负责。因此,一家公司如果计划在市场上推出基因工程种子或食品,它应该就其新产品可能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损失负法律责任并且承担必要的保险和责任。与此相似,如果企业对破坏海洋生物负有责任,他们就应当对养殖场主的损失作出相应的赔偿。总之,企业要负起、要履行起码的社会责任。社会要追究具有破坏行为的企业的责任。

  全社会都要反思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所产生的种种弊端,让增长慢下来,让增长真正能够给人民带来福祉。

  五、特别要警惕经济增长主义的弊端

  在当代中国,在不知不觉中造就了经济增长主义,单纯追求GDP,地方政府血拼GDP,具体表现为:

  首先是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实际上,GDP只是一个营业额,如同马克思所讲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样,我们不仅要看GDP的数量,而且要看GDP的质量,还要看GDP的物质构成。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清朝的GDP占世界三分之一,英国的GDP只占世界的5%,清朝军队有100多万人,结果还是被迫签订了割地赔款条约,原因在于英国的GDP构成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清朝的GDP是茶叶、蚕茧、瓷器等。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GDP大而不强,很多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在很多产业领域不具有优势,且过度依赖外需,面对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危机非常被动。

  其次,增长主义简单追求增长,会使资源环境不堪重负,因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对GDP的增长都是正效应。甚至把大楼炸了建,建了再炸,如此循环往复,都可以增加GDP,都可以使经济增长。一些地方政府动辄就是大手笔,建亮点工程、形象工程。甚至为了GDP、为了税收和污染企业同流合污。现在空气被严重污染了,水、土壤、食品都被严重污染了。人民群众在惊呼,要命还是要GDP?

  最后,只要依然是增长主义,势必会造成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分离,难以有效地解决公平分配问题,难以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这是因为,一旦把增长作为目的,分配自然会向政府税收和企业利润转移,因为政府和企业可以用其所得继续投资,继续促进增长,继续生产更多的产品,致使居民收入有限,直接制约了内在的消费需求。于是,在国家财政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一定会偏向生产性投资,而不是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投资,因为这样的投资格局有利于继续增长。在增长主义思想的主导之下,尽管基础建设投资的边际效用已经递减,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转而投资民生会产生更大的效用,但在实践中却难有这种理想的结果。社会保障等公共品的缺乏进一步制约了内在的消费需求。增长主义绑架了民生,是我们一直强调改善分配状况、改善民生,却迟迟难以见效的根本原因。有媒体报道,有的经济强县只有一辆救护车,这正是增长主义的典型表现,经济增长了,人民却并不实惠。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放任高房价,因为这在他们看来,高房价象征着发展。只要增长主义依然像高考指挥棒一样发挥作用,经济发展方式就难以转换。

  要克服经济增长主义,必须明确,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切实的人民福祉,增长只是手段,故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要我们需要增长,但增长必须是高质量的,必须是与自然界和谐基础上的增长,必须服从于人民福祉的增长,一切倡导这样的增长目的都应被限制,被唾弃。

  克服经济增长主义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必须改变衡量标准和干部的选拔标准,这是一个像高考指挥棒一样的东西,要从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的角度,重新设定衡量标准和考核指标。其次,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就是创造好的环境,提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保证社会公平主义,为人民群众、子孙后代看护好资源,维护好环境。至于经济增长在市场经济下更多地是微观。经济增长严格地说是微观层面的事,政府只要提供了好的环境,企业自然会在投入产出的比较之下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有效率、有质量地发展。而政府如果直接充当市场主体,直接拼经济,提出具体的GDP的增长目标,在特有的政府从属关系下,这样的目标不仅能够完成,而且能够超额完成。而与此同时,质量和效益却打了折扣,发展的目的也成了问题。

  我们应当发挥后发优势,汲取先期发展的国家的经验教训,使我们的发展建立在与自己和谐,与人和谐的基础上,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坑人的发展之路了。发展是为活的好服务的,发展不能损害活得好。

  [参考文献]

  [1][2][3][4][6][7][8][9]【英】理查德?杜思韦特.增长的困惑.李斌等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8,10,9-10,5,18,18-19,335,172.

  [5]【美】约?肯?加尔布雷斯.经济学和公共目标.蔡受百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82.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