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两个关键、四个招数
二要在战术上为产业融合发展“号准脉”。孕育农村产业化雏形的潍坊市,如今又在农村产业融合上做的风生水起。那么,产业融合与我们以前常说的农业产业化区别是什么,到底什么关系?我们感到,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两种形态。做个简单的比喻,产业化是把三次产业这三个“鸡蛋”放在一个盆里,你挨着我、我连着他,形成联动发展;产业融合是不仅把三个“鸡蛋”放在一个盆里,并且还要打碎、搅匀,使它们完全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他,形成融合发展。因此,产业融合是产业之间的高度融合,不是简单结合,是有机交融,不是一般交集。这个道理,我们是从基层和群众实践中体味到,今后也似有必要向更多的干部群众讲清楚,不能把产业融合简单当作农业产业化的“再印版”,而是要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一步认识产业融合的内涵与外延。从边界上看,融合就很难分清产业间原有的界线,很难分清哪个是农业、哪个是工业、哪个是服务业,三次产业在交融中是似无似有、共存共有,这就是为什么把产业融合发展叫做“第六产业”的道理。从时序上看,没有分三个时段和先后顺序,很难分清哪个时段搞生产,哪个时段搞加工,往往是三产同时起步、同时演进。从空间上看,融合使要素绑在一起,集聚度相当高,很难分清哪个区域搞种植养殖,(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哪个地块进行加工销售,有时生产场所也是加工车间,还是销售平台。从关系上看,三产互为依托、互为因果,哪一产的发展都以对方存在为必要条件,否则效果便大打折扣。
促进产业融合健康发展,有一个谁来干、谁当主角的问题,也要弄清把准。产业融合发展效益高、前景好,工商资本有积极性。目前看,不少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已经进入这个领域,并取得初步成果。产业融合离不开工商资本的参与甚至发挥引路作用,但是从我国具体国情农情出发,需要明确,产业融合发展更应由农民群众自己干、当主角,要让农民更多地直接创造和分享产业链、价值链的升值收益。农民自己怎么干?要培育多元化的经营主体,核心是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农民参与入股的龙头企业等。产业融合要有一定的组织化程度作保障,一家一户有时很难干成。从山东的经验可以看到,合作社是带领群众进入产业融合领域最有效的组织形式,产业融合需要一定规模的土地,土地合作社就派上用场。需要资金支持,办在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组织就能发挥作用。
三要在政策上为产业融合发展“加把力”。从调研情况看,加快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新动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虽然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典型,预示着美好光明的前景,但要把这些美丽的盆景变为亮丽的风景,使星星之火燎原广袤的农村,还需要各类创业、经营主体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破浪前行,也需要各级政府为之加油助力。政府要干的并不是“建温室”“造盆景”,而是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在农村创新创业的企业享受到在城市一样的政策,解决好用地、融资、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急难之所。
第一,解决用地难题。长期以来,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很难下到农村,农村土地整理、村庄整治出来的建设用地,也通过“增减挂钩”指标进了城,形成了农村的地农村很难用的怪圈。新产业新业态项目,要在农村落地,首先要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可以考虑,将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同时,允许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农村建设用地,通过土地入股、公开转让方式优先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
第二,解决融资难题。这是在农村创业、办企业遇到的老大难问题,根子在缺少有效抵押物。可以考虑,通过各级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体系,或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设立基金、贴息、担保等途径,解决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融资问题。
第三,解决人才难题。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产业融合,需要大量的跨界人才,迫切要求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当务之急,要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完善技能培训机制,解决培训与需求“两张皮”的问题,逐步使企业成为技能培训的主体,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事后补助等办法给予一定支持。
第四,解决基础设施问题。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是目前最具活力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对农民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让这两个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得更快些。例如,研究在重点乡村旅游区实施免费Wi-Fi(无线联网)工程,进一步推进宽带进农村、进景区工作,参考一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在“宽带中国”的战略框架内,在重点乡村旅游区加快建设无线联网设施,向乡村旅游者提供免费Wi-Fi。
大家都在看
-
2020-08-20
-
2020-08-27
-
2025-01-04
-
2024-12-31
-
2024-10-01
-
2024-09-11
-
2024-08-23
-
2024-08-03
-
2024-07-31
-
2024-06-17
-
2023-12-31